效仿苏联,人民军装备精良 在中国和联合国军均没有介入朝鲜战争的时候,朝鲜人民军的战绩是相当耀眼的,国际社会对朝鲜人民军的评价也不低。 当时的朝鲜和苏联的关系十分亲密,在军事方面,苏联为朝鲜提供了许多帮助。 朝鲜人民军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来自苏联,如果忽略人种这个因素,那么朝鲜人民军基本等于一支土生土长的苏联军队。 在服装方面,朝鲜人民军的军服和苏联的军服是高度一致的,都是标准的高筒帽、厚呢子军装和马裤,形制几乎一模一样。 在编制方面,朝鲜人民军和苏联军队也是差不多的,不过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军中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军官和士兵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军官与士兵之间经常会有摩擦。 不过等级森严也有其独特的好处,在战斗期间,士兵基本会无条件服从军官的命令,战斗效率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和苏联军队不同的是,朝鲜人民军的编制称谓和日本基本一致。最大一级是军团,然后依次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和小队。 编制称谓之所以和日军接近,是因为二战时期朝鲜被日军占领,许多朝鲜人被日军强行征召到东北服兵役,久而久之,他们便习惯了日军的编制称谓。 在武器装备方面,朝鲜人民军基本抛弃了原有的习惯,全部使用苏式武器。 为了增强军事实力,朝鲜领袖金日成花了极大的代价,用9吨的黄金、40吨白银以及数量不菲的矿石,从苏联购买足量的武器。 有了这些武器,朝鲜人民军的实力有了大幅的提升,单看装备,朝鲜人民军基本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朝鲜人民军每一个师团基本有40门火炮,至于重机枪、机动车辆、反坦克武器等装备,朝鲜人民军的配置也不弱。 最为重要的是,朝鲜人民军从苏联那里进口了一百多架雅克战斗机,还有接近一百多辆的装甲车和坦克。
有了战斗机和坦克,意味着朝鲜人民军掌握了一定的制空权,地面战争也有不小的优势。 因此,在朝鲜战争初期,韩国军队根本不是朝鲜人民军的对手,没过多久,朝鲜人民军就攻下了汉城。 即便是驻日美军来支援,也没能战胜装备优良、战斗意志极强的朝鲜人民军,直到后来联合国军介入,战争局势才发生变化。
因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自然认为朝鲜人民军才是最大的敌人,当他们粗略地了解了志愿军的情况后,直接认定志愿军的实力仅仅是朝鲜人民军二流军队的水平。 即便是驻日美军来支援,也没能战胜装备优良、战斗意志极强的朝鲜人民军,直到后来联合国军介入,战争局势才发生变化。 因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自然认为朝鲜人民军才是最大的敌人,当他们粗略地了解了志愿军的情况后,直接认定志愿军的实力仅仅是朝鲜人民军二流军队的水平。 那么,当时的志愿军是什么情况,为何联合国军根本不把志愿军当回事? 装备落后,敌友双方均不看好 其实这并不能怪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目中无人,换作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会下意识地轻视中国志愿军。 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战争,武器装备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如果武器装备的差距过大,那么任何的战略战术都会成为徒劳。
相比于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是非常落后的,基本是小米加步枪的配置。 志愿军的武器大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从日军那里缴获的,除此之外,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也缴获了不少国民党军队的武器。 不难看出,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是非常杂乱的,子弹口径根本不统一,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这是相当致命的问题。 除此之外,志愿军基本没有什么重武器,普通的师团有重机枪就已经很知足了,至于火炮、装甲车、坦克什么的,全都属于稀缺装备。 最为致命的一点是志愿军根本没有制空权,众所周知,二战时期日军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制空权,才能多次战胜中国军队。 制空权在近代战争中十分重要,对于陆军来说,制空权几乎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美军统帅也是这样认为的,一支完全没有制空权的军队,是毫无胜算可言的,人数再多,也比不过强大的炮火支援。
经过粗略的调查,美军统帅认为中国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介入朝鲜战争,在他看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即便中国真的介入朝鲜战争,以美军统帅掌握的信息,他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会起多大的作用,只要战胜朝鲜人民军,战争也就基本结束了。 随后,美军的档案部门将他们掌握的信息记录了下来。 经过评估,美军认为志愿军的战斗力大约和屡战屡败的韩国军队差不多,如果和朝鲜人民军比较一下,那么大约等于人民军二流军队的水平。 不仅敌人轻视志愿军,就连当时中国的盟友苏联也觉得志愿军的战斗力很差,即使介入朝鲜战争,也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 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得到了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然而当朝鲜方面获悉了志愿军的具体情况后,他们便有些失望。 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能力,志愿军均和朝鲜人民军有不小的差距,就更不用说实力强大的联合国军了。
不过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好。就这样,志愿军开始在朝鲜作战,然而志愿军接下来的表现,让敌我双方都大吃一惊。 弱化敌方优势,迂回穿插击败美军 武器装备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战略战术同样很重要,如果战略战术运用得当,那么可以补足武器装备的不足。 虽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但是还没有落后到战略战术丝毫不起作用的地步,因此,志愿军决定扬长避短,让对方看看什么叫用兵如神。 美军的优势是拥有制空权以及质量极佳的武器装备,在白天作战时,这种优势会体现得十分明显,基本无人可以与之抗衡。 不过这仅限于远距离的阵地作战,一旦双方短兵相接,这种优势就会大大削弱甚至失去作用。 既然美军有强大的制空权,那么只要躲过美国战机的侦察,美军的这一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因此,志愿军放弃了行军速度较快的公路,转而进入地形复杂的山林,由于有树木的遮挡,美军的战机基本无法得知志愿军的具体方位。
通过这种方式,志愿军可以用很小的代价靠近美军的阵地,然后出其不意发起进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尽可能地弱化美军制空权的优势,志愿军基本不会在白天发起进攻,等到夜幕降临,志愿军才会伺机而动。 鉴于美国军队一直以来都十分依赖强大的火力,并且喜欢正面迎敌,所以志愿军决定避其锋芒,采用迂回穿插的战术。 在美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志愿军通过山林小道,直接绕到美军的两翼和后方,等到美军放松懈怠,志愿军便发起攻击。 经过数次的交战,美军逐渐意识到他们的情报工作有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弱小,相反地,志愿军战斗力惊人。 即便使用较为落后的武器,即便没有强大的制空权,依然能够运用合理的战术,将装备优良、炮火强大的美军击败。 除了战术,志愿军在战略方面也有十分充足的准备。在这点上,朝鲜人民军对志愿军佩服得五体投地。
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凭借优良的武器装备,将韩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因此攻下了许多地方。 然而在战略方面朝鲜人民军根本没有相应的规划,过分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结果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朝鲜人民军大败而归。 志愿军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制定了有效的战略计划。 志愿军特别强调不能在战役中过分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最核心的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知道了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 为了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为了降低损失,斯大林明确表示朝鲜人民军要服从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高统帅彭德怀的指挥。 与此同时,斯大林还指示相关部门立刻将答应给中国的装备迅速交付,以最快的速度强化志愿军的军事实力。
除此之外,斯大林额外命令苏联的空军部队进入朝鲜,帮助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争夺制空权,保证地面部队能有较为安全的作战环境。 有了这些帮助,志愿军的整体实力又有了不小的提升。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有了足够的火炮和炮弹,即便打阵地战,志愿军也有一战之力。 当然,志愿军采用的最多的战术还是迂回穿插,虽然当时苏联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但是综合来看,迂回穿插战术是最优解。 渐渐地,美军和韩国军队一样害怕遇到志愿军。在他们看来,志愿军犹如神兵天降,会从各个地方突然出现,然后用白刃战解决他们。 通过不断学习,朝鲜人民军也意识到了战略战术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也学会了志愿军非常拿手的迂回穿插。 虽然后期朝鲜人民没有打出像志愿军那样出色的战役,但是整体实力也有所提升。
因此,实力的强大与否不能只用眼睛来看,要通过实践才能知道,换句话说,就是打了才知道谁的实力更胜一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