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1911年11月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同时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进行选举,成立了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民国临时政府。而在北京,清王朝还在继续,他们积极对革命党进行镇压,希望能延续清朝的命脉。在这中间扮演重要角色的袁世凯反而攫取了双方的领导权,成为中国第一任正式总统。 一、袁世凯镇压武昌起义 在宣统登基后,因袁世凯的势力太大,威胁到了清王室的利益。摄政王载沣免去了袁世凯的一切职务,袁闲赋在家。而武昌起义后因当时清朝没有合适的人来镇压革命党,于是载沣重新启用了袁世凯。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打响并胜利,清朝廷像热锅上的蚂蚁,于10月13日发布诏令,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镇压革命党,但熟知世事的袁世凯不肯到任;11月1日,再次颁发谕令,授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以钦差大臣身份统领湖北前线陆军、海军镇压革命党,袁掌握了军政大权,于是出山。 清廷10月12日开始派出军队到武汉协同湖北本地陆军及海军镇压革命党,荫昌为第一军、冯国璋为第二军。他们临走前到袁世凯处面授机宜,荫昌说“鄂匪易平”,袁说“黎元洪为帅,不得以匪视之”,这使荫昌心里没底,领着兵走走停停,到信阳就不前进了,最后被清廷召回;而冯国璋请示袁,袁告诉冯“慢慢走、等着瞧”。荫昌召回后,冯成为第一军向武汉出发,冯是袁的北洋心腹。 1911年10月12日,清军陆海两军进攻汉口,海军提督萨镇冰是黎元洪的老师,在黎的劝说下表示不愿同胞相残,以治病为由去了上海。让海筹舰舰长黄钟瑛担任临时代理,黄于11月1日率舰队去了九江,海军的威胁解除了,黄钟瑛在九江期间接受了汤化龙弟弟汤芗铭的劝说投了革命军,返回汉口支援革命。 因在冯国璋的进攻下汉口、汉阳的革命军主帅逃跑,10月28日宋教仁、黄兴到达武昌,于是黎元洪任命黄兴为革命军总司令到汉口督战。11月1日冯国璋纵火焚烧汉口街市,革命军无法藏身,2日撤出汉口。 11月18日冯国璋部大举进攻汉阳,因革命军的将领备战不积极,和从长沙前来支援的革命军约2万人,仍无法抵御清军的攻势。11月26日,前来支援的长沙革命军撤回长沙,黄兴无力抵抗,宣布撤出汉阳。黄兴因保汉口、汉阳不力,于11月27日返回上海。 蒋翊武担任总司令,仍然坚守武昌,但发现清军不进攻了。原来袁世凯下令不让冯国璋进攻武昌,并将冯调出,调来了段祺瑞只是守住汉口和汉阳,这样革命军留下了武昌为阵地。 二、袁世凯逼宣统逊位 掌握了清廷军政大权的袁世凯看到了革命的力量和清朝的无法挽救,于是在革命党与清廷之间找出最大公约数使自己得利。停止进攻武昌就是为了自己好推翻清政府。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出现了南北两个政府,于是南方革命军以吴廷芳为全权代表、北方以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在上海进行和谈,希望结束两个政府,组建以袁世凯为总统的统一政权。 清朝自1909年开始一直在推行立宪制政治改革,在地方上基本成型了,而中央没有成型。但因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政府官员对清朝的支持度很低,大多希望改变政府的功能,就连满族也在推行立宪制。而因为国家政治经济的混乱、外国的殖民,实际执掌权力三年多的摄政王载沣(溥仪父亲)已经在舆论的重压下辞职,地方军阀们清廷已经指挥不动,而八旗早已衰落,清廷处于摇摇欲坠的地步,只要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其跌落。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在执掌了军政大权后清廷就像袁手上的骰子,可以随便玩。 但清帝还在位,如何让他逊位?袁世凯在得到革命党愿意让权的确切保证之后,在北京大造舆论,压迫清帝自行退位。北京一向支持清廷的《官话报》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发表了敦促清帝退位的社论,说“这是人民明显的意志”,同时指挥北洋军将领段祺瑞等人联合通电,要求清廷立即同意共和,否则将率军立即直捣北京,手中没有了军权和强有力执政者的清廷不得不同意退出。 当时立宪制和共和制均是政治的两个大方向,不能因共和而极端地伤害清廷的人员也是一个重要议题。于是袁世凯提出了对清廷的优待条件,包括每年四万辆白银的给养、住在紫禁城、满族和汉族同样的权力并不得伤害满族人员等诸多条件。最后南北双方取得了相同的意见,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为光绪皇帝的老婆)宣布接受南北双方议定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年幼的溥仪及其摄政王载沣等当时爱新觉罗家的人表面上没有人敢于出面起兵反对,而推出来签署意见的成了四年时间离开政治的光绪的老婆,从这点说明清朝的气数已尽。 二、袁世凯从孙中山夺取权力 本身南北双方和谈达成的结果是清帝逊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当年南方是革命的根据地,希望袁世凯到南京任职,于是1912年2月18日,孙中山派出了以蔡元培为团长、宋教仁、汪精卫等人组成的迎接袁世凯南下的专使团到北京去迎接袁世凯。袁世凯说“南方人士希望我早日南下,北方人等又苦苦挽留我在北京,可我又没有个分身术,如何使得?我倒是想去南京就职,恐怕形式不允许呀!”宋教仁听到这话非常生气,于是说“袁老先生此言差矣!此次推翻帝制,乃武昌起事,南京告成,何况南京已设临时参议院及临时政府,如今孙先生已辞职并推举老先生继任总统,应当以民意为重,为何迟迟不肯南下就职,有碍共和大业呢?” 双方处于谈判不利状态,在专使团回到住宿处再商议对策时,突然城北传来数声炮响,他们走到窗户看,外边已是熊熊大火,一片乱象。忽然一颗流弹划过窗户飞了进来,幸亏没有击中人,这时宋教仁等认为是袁世凯在通过这种方式威胁他们。 紧接着一群士兵拥到院子里,对专使团进行威胁,并不断朝天空开枪。同时有士兵来砸门,蔡元培等人意识到人身会受到危险,于是翻墙逃生,逃到了六国饭店避难。次日清晨,袁世凯反而派人前来慰问。蔡元培等到袁府去看个究竟,看到一身戎装的袁世凯,说对于昨夜之事根本不知,准备查明后处置。 过了一会儿,各路探子来报,说发生兵变的是曹锟统领的北洋第三镇(相当于师)。在随后的两天里,袁根本不与专使团见面,而是不断告诉他们各地兵变的消息。专使团无可奈何之下告诉了南京,接受了袁世凯在北京任职的意见。 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于是清朝和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暂时结束,袁世凯达到了登上国家元首的目的。 四、题外话 袁世凯家从他爷爷开始家族翻身了,在清朝出现了父子进士、兄弟举人,一门两代四贵人的盛况。有人说,是袁家祖坟的风水好,曾有相士看过,说“左龙右风”,龙凤相配,后面会出帝王。 在这个书香门第中袁世凯是个读书不成的,袁世凯叔父(养父)在李鸿章前叹息袁世凯的不读书,而李鸿章则说“据我所看,他将来的功名事业,恐怕在你的百倍之上”。 据传,在陈州府城隍庙有位出名的相命先生,有一次袁世凯去看相,这位先生端详良久说“公子天庭广阔,来自富贵之家,少年英发,出人头地,中年位及公卿,五十微有挫折,但正是以退为进,祸为福兮,此后有七年大运,贵不可言”。 这仅是传说,也许是袁世凯去世后对其生平最简略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