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知识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门知识 > 文章

为了对付刘邓大军,白崇禧想出四条毒计

时间:2022-05-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1946年6月,国军进攻我军中原地区,解放战争全面爆发。起初,我军整体较弱,从战略全局角度出发,制定了外线作战的方针。


出击中原、挺进大别山是外线作战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计划,这一任务原先是由华东野战军实施。

然而,国军在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情况下,华野面临强敌,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地区。因此,为全局考虑,上级决定派遣压力较小的刘邓大军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插进敌人的心脏。

从1947年6月开始,刘邓率领12万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进入大别山地区,由此拉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0月,刘邓大军经历艰难万险,在无后方支援的情况下,连续突破了国军的围追堵截,在大别山地区建立了一片天,直接威胁武汉、南京等国统区。


蒋介石大吃一惊,撤掉了陈诚的总参谋长一职,亲自赶赴前线督战。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大会,设立了“华中剿总”,让擅长打仗的白崇禧坐镇,负责对付刘邓大军。

国军高级将领中,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呼,他是一位擅长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白崇禧坐镇九江,刘邓大军处境不妙,迎来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我军强大的对手白崇禧
白崇禧是回族,广西桂林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绩优异,对军事有天赋。

白崇禧有个搭档叫李宗仁,二人联合组建了新桂系,这是一支实力强劲的军阀部队,在北伐战争中屡战屡胜,白崇禧自此小有名气。

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与蒋介石不属于同一阵营,二者之间矛盾很大,相互斗争。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新桂系多次逼蒋下台,蒋介石对白崇禧是既用又防,以免他做大,自己不好控制。


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一致抗日,白崇禧作为高级将领,在武汉、桂南两大会战中表现出色,桂军对日作战也异常勇敢,广西狼兵名不虚传。

在武汉的军事行动中,白崇禧提出了“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这些建议被蒋介石采纳,成为抗战战略指导的最高方针,可见他的见识的确不一般。

解放战争初期,白崇禧在战场上一度击败了林总,后者夸他是国军高级将领中最会打仗的人。

白崇禧出色的军事能力以及手下有一批会打仗的广西兵,让他在我军高级将领口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粟裕长期与国军精锐部队作战,他评价道:有美械的是精锐,广西兵更是精锐,有美械的广西兵是精锐中的精锐。


在白崇禧的军事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龙潭战役,此战一举消灭了孙传芳的部队,是整个北伐战争中最为经典的一场血战。

蒋介石知晓白崇禧的能力,虽对他有所提防,但刘邓大军直插他的心脏地区,派白崇禧坐镇九江,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个较为正确的选择。

白崇禧成了“华中剿总”最高军事长官后,刘邓大军迎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日子变得异常艰难。

一上任,白崇禧就计划部署对付刘邓大军的方案,他先是召开了会议,对刘邓大军的情况作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制定了针对我军的4条毒计。

让我军损失惨重的4条毒计
自解放战争打响以来,国军败多胜少,白崇禧总结经验,觉得是国军太低估对手,谎报军情战果所致。

坐镇九江后,白崇禧在自己的官邸,召集了师长以上将领,开了一次大会。

大会上,白崇禧说得很直白,直言蒋介石的嫡系经常谎报战果,那里消灭了多少人,这里消灭了多少人,按照他们提供的数据,恐怕不下于十万之众,那样算的话刘邓大军早就主力尽失,可他们依旧有能力吃掉我们一个整编师。


很快,白崇禧下令让部下查明刘邓大军具体人数、武器装备,兵力分布等情况,重新估计刘邓的实力。

事实如白崇禧所料的不差,下属报告刘邓军总兵力大约7-10万,重武器不多,后勤补给困难,全部都是轻装。

国军作战灵活性不如我军,白崇禧为了不让部队落单被歼,他下令至少两个整编师在一起才能行动,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由东南朝着西北方向压迫我军到黄安、宣化店、白雀园等地,寻机歼灭一部”的作战方案。

除此之外,白崇禧想出了4条毒计,用来针对我军,即:

一、吸取教训,集中优势兵力,不给我军分割包围,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局面,逼迫我军主力决战,打消耗战。

二、派遣擅长山地作战的第7师、第48师为主力,围追堵截,不给我军休息补给的机会。


三、用严酷的手段,采取“五家连坐”法,不让百姓帮助我军,在交通路口设置障碍关卡,防止我军与百姓接触,获取补给。

四、把当地的地主、保长、劣绅,革命叛变者组织起来,成立一小股一小股的“小保队”,专门对我军后勤补给和伤员进行袭击,他们熟悉当地民情与地形,我军面对“小保队”吃了不少亏。

白崇禧的4条毒计,主要是针对我军的后勤,可谓非常阴毒。敌人拧成一股绳,我军很难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他们,只能被迫后撤,放弃了原先已经解放的许多县城。

我军在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部队减员严重,伤亡持续增多,在无后方的情况下,刘邓大军的处境异常艰难,堪比长征。

据后来许多老战士回忆,在大别山的日子百姓不敢接近我军,反动势力经常骚扰,许多伤兵得不到救治牺牲了,“小保队”时常搞袭击,晚上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刘邓大军迅速做出应对之策,留一部分兵力在内线,其余 部队负责吸引敌人,达到“牵牛”的效果,在运动战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


在华东野战军和陈谢大军的配合下,刘邓大军的情况逐渐好转,三路大军打了几场胜仗后,在平汉线胜利会师,白崇禧终究是没有办法将刘邓大军歼灭。

不可否认的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半年里,在白崇禧的围追堵截下,部队损失惨重,仅剩5万余人,减员6万人,战损比高达50%左右。

武器方面,各类重武器几乎丧失殆尽,仅仅留下了几门山炮和轻机枪。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白崇禧的“清剿”之下,刘邓大军损失的确很严重,直到淮海战役爆发前都没有回过血,部队武器严重不足。


当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非凡,这一切的牺牲是为了更好地迎来胜利,中野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与贡献,间接减轻了华野和西北野战军的压力。

分享按钮

上一篇:刘少奇何以崛起于延安:第一个深入批判王明

下一篇:王明的后代 现状

豫ICP备19032584号-1  |   QQ:80571569  |  地址:河南濮阳市  |  电话:13030322310  |  
Copyright © 2024 FE内容付费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xingwp.cn使用 Powered by 66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