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古人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1945年4月苏联百万大军已经兵围柏林,德国败局已定,然而斯大林宁可牺牲30多万苏军士兵的生命也要拿下柏林。 别忘了有这么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斯大林宁可牺牲30多万苏军,也要单独攻克柏林,这自然和苏联方面的利益有关。 经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英、美、德、法、日等资本主义列强早已经完成工业化革命,在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帝国也进行了工业化革命,沙俄外表看起来貌似非常强大,只不过外强中干,不然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会败给弹丸之地的日本。 斯大林领导苏联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晋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化强国,其中重工业尤为发达。 但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后,苏联辽阔的战略纵深优势显露出来。 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会战中,德军精锐主力损失惨重,到苏德战争后期,苏军越战越强,苏联强大的重工业优势显露出来。 双方谁率先拿下德国首都柏林,不仅历史意义重大,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 英美和苏联自然都要抢占这头功。 另外一方面,二战期间,苏联和英美表面上是同盟国,私下却是貌合神离。 到二战后期,随着德国败局已定,英美和苏联双方都意识到,战后双方同盟国的关系将不复存在,转而取代是双方成为敌对关系。 当时英美和苏联双方都对德国首都柏林虎视眈眈,但美国高层经过评估,拿下柏林必然会付出惨重伤亡代价,这个英美承受不起。 攻打柏林的机会便交给了苏联单方面完成。 苏联为攻打柏林投入了250万兵力,柏林城内的德军守卫约80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苏联在兵力、火炮占据优势,德国在其他地方仍然有不少兵力,都在向柏林推进。 对斯大林来讲,在最短时间拿下柏林,一方面消灭希特勒,结束欧洲战场,另外一方面,实力永远决定一切,英美口头上承诺不攻打柏林,一旦时间拖延,英美难免不会攻打柏林。时间对于斯大林来讲,越快拿下柏林,对于苏联利益越多。 拿下柏林,苏联瓜分更多战后利益,扩大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及影响力,确保苏联战后在全球和英美争霸全球的利益。 第二、抢占德国人才、科技和工业优势。 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短短的20年内,德国便可以再次发起二战,一方面除了历史原因外,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先进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二战前,德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高端精密机床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这也都是德国敢发动二战的底气。 另外,二战前,德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科学实验室和科技人才,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是全球科学人才聚集的中心。 完备工业体系,先进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为德国提供发动二战基础。 二战中,德国各种黑科技武器,如: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喷气式战斗机、V1导弹、V2弹道导弹,甚至美国现役的B2隐形轰炸机技术都来源于从德国缴获的资料。 抢先攻占柏林,苏联缴获了德国大量的工业设备、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苏联将德国的工业设备全部拆卸运回国内。 苏联从德国缴获的工业设备、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这些为战后苏联在军工、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基础,为战后苏联和美国争霸全球提供了基础。 第三、一箭双雕。 斯大林不惜牺牲30多万苏军,为苏联换来了更大的利益。 一方面,苏联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对苏联来讲,希特勒这个背信弃义得到应有的报应和惩罚; 希特勒是战争狂魔,斯大林同样也是如此;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还私下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尽管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和希特勒双方都明白,按照当时的形势,双方迟早会有一战,双方签订条约只不过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前,苏联方面已经制定了“攻打”德国方面的计划,只不过苏联方面还未准备充足,希特勒便已经派兵入侵苏联了。 由此可见,希特勒背信弃义入侵苏联,苏联对希特勒自然恨之入骨,在苏军攻打柏林前,斯大林已经向前线的苏军下令:“报仇,消灭希特勒的指令”。 拿下柏林,苏军可以报一箭之仇。 另外一方面可以震慑英美,向英美展示苏军强大的战斗力。 但英美却作壁上观,一直到德国精锐在苏德战场损失殆尽,英美等国才发起诺曼底登陆,这让斯大林彻底看清楚英美方面的嘴脸。 斯大林也意识到,二战结束后,苏联和英美之间同盟国关系便不复存在,双方变成敌对关系,因此苏联借助攻打柏林,向英美展示苏军的战斗力,震慑英美。 总结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政治家的眼中,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这也是苏联为何宁愿牺牲30万人也要拿下柏林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