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知识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门知识 > 文章

决定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团队前途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时间:2021-06-2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中华民国经五位国家元首,24位政府首脑。是当时的合法的中国政府。第一任总统就是孙中山。出于尽早推翻满清腐朽王朝,孙中山把总统之位让给了袁世凯。但由于后来袁世凯破坏约法。甚至要当皇帝。所以才有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以及后来的护法运动。但不不得不指出的是,孙中山始终没有成功,这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没有军队,自古以来要想成事没有军队是万万不能的,即便是在孙中山的“根据地”广东,孙中山也未必一言九鼎,而且广东各路军阀盘根错节,手中没枪没兵的孙中山肯定无法成功,后来的蒋介石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军事实力的强大,孙中山在几乎是寸步难行。当时,孙中山军事上最大的依仗是陈炯明。结果呢,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和陈炯明终于走向了决裂,孙中山虽然最后击退陈炯明,重新控制广州。痛定思痛的孙中山终于认清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1924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他特地选择了这个日子,孙中山宣布他一手缔造的军校正式开学,这就是陆军军官学校。

这就是后世我们所熟知的黄埔军校。是根据当时苏联军事顾问的要求而建立的,最初建校的时候,每一期学员最少要一年,最好两年。但由于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黄埔一期的学生1924年5月入学到毕业也就半年。学制没有完成,黄埔军校最有名,最有出息的头六期基本上都没有学完就毕业,直接就走向战场。黄埔一期半年毕业出校门,黄埔三期的学生就已经入校学习了,而之所以在1924年提前毕业,是因为在北京的北洋政府发生巨变,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贿选总统”曹锟。同时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而此时在北京的还有段祺瑞和张作霖。

已经有恙在身的孙中山,毅然决定抱病北上。但万万没有想到,孙中山前脚刚走,一直蛰伏在东江的陈炯明觉得时机来到,陈炯明让手下悍将林虎组织起“救粤军”,率领7个军和5个独立师共6万人分三路直扑广州,意图趁孙中山不在的时候收复失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革命政府联合滇、桂、粤各军成立“东征军”,准备和陈炯明这个乱臣贼子一决死战,这就是广州革命政府的第一次东征。1924年年底,黄埔军校的副总教官,34岁的何应钦将一封学生军的联名请愿书上交到了最高军事指挥部,内容就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要上前线,根据最高广州革命政府的军事部署,讨伐陈炯明一共分左、中、右三路:左路军是杨希闵的滇军,中路军是刘震寰的桂军,右路军是许崇智的粤军。黄埔军校的学生是“预备队”。

黄埔军校对于自己当“预备队”十分不满,纷纷要求上一线,战斗积极性可谓空前高涨,在黄埔师生的一再要求之下,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和党代表廖仲恺也是极力运作,最终,黄埔军校的学生被编练成两个团成为许崇智的右路军一部分,随正规军一起战斗。虽然成军,但无论滇军,桂军还是许崇智本人都没有看好这些“新兵蛋子”。“老兵”是看不起这些黄埔学生军的,没打过仗,没见过血,都是在课堂上操演的士兵有什么用?真上了战场,也就无所遁形了。

但一旦开战,让这些打了一辈子的老兵大吃一惊,这些仅仅经过半年多军事训练的学生兵如此能打,真是小刀拉屁股——让你开开眼,这支学生军在1925年2月15 日,担任主攻的黄埔军校教导一团只花了半个小时,就攻下了陈炯明老巢东江的门户淡水。黄埔军一战成名,不仅让滇、桂、粤各部哑然,就连陈炯明都不知道,这支部队是哪路神仙,所有的人认真审视起这支学生军。应该说,黄埔学生军之所以能够获胜,首先就是武器精良。全套苏联装备的,步枪、机枪、手榴弹都很充足,其次,黄埔军军纪严明,指挥灵活。而且基层军官冲锋在前。榜样的力量很重要,黄埔军编制为“三三制”。分工明确。

黄埔军第一次实行“连坐法”,即一团溃退,必须枪毙团长,若团长带头不退但全团退,枪毙三个营长,以此类推。最后,仿照苏联军事体制和和架构,黄埔军从团到排,各级都设“党代表”。必须说明啊,黄埔军的“党代表”与后来的政委和“党领导军队”的制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党代表”打仗必须冲锋在前,打淡水城为例,冲在最前面的是10个营、党代表(其中国民党2人,共产党8人)。带头冲锋,士兵立刻奋勇争先,一举得胜。黄埔军的战斗力引发林虎的不安,决定一举歼灭这这支部队,就是在这种请情况下,对于黄埔军校具有决定意义的棉湖战役就此打响。

1925年3月12日,38岁的右路军总参谋长蒋介石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林虎所部直接对着他下下手了,蒋介石当时直接指挥着包括黄埔军的1 000多学生军在内的3千多军队正驻扎在棉湖。林虎军的左路前队已经抵达棉湖,陈炯明的右路已经到了棉湖附近的鲤湖,左右两路军加起来超过3万人,黄埔军和林虎军的人数比例差不多是1∶10,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撤退,但蒋介石知道自己干啥都行,就是不能撤退。因为如果此战一退,东征一个多月来的成果将全部化为泡影,陈炯明的部队将重新获得喘息机会,然后必然威胁广州大本营的安全。打还是不不打?

但是要打,以黄埔军为主的3千多兵力抵抗林虎的3万多人,无异于以卵击石,一旦被打败乃至被歼灭,不仅仅精英将毁于一旦,“黄埔军校”这四个字也将成为历史,自己的生命很有可能也将不复存在。而且这是当时国民党手里仅有的兵力,失败就意味着国民党的根基也将全盘动摇。这也是他蒋介石本钱,如果失败,蒋介石的政治前途也就结束了。蒋介石随即和在和同样亲临一线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苏联顾问加仑(布柳赫尔,苏联开国五大元帅)商议之后,蒋介石决定血战到底。蒋介石一方面向广州大本营求救,一方面积极组织抵抗。为此下令给前敌总指挥何应钦发电:“此战事关大局,必须要决死一战,后退者一律杀无赦!”

就在蒋介石刚刚把命令发出去,他又收到一份密电。孙中山病逝,蒋介石后来在日记里写道,“我六神无主,实在是不知该如何是好”。黄埔子弟枕戈待旦之际。这位黄埔军校的缔造者闭上了双眼。怎么办?怎么办?在这场决定命运的生死大战之际,消息公布对对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蒋介石在和周恩来经过仔细商议,并报国民党中央党部同意以后决定,大战在即,秘不发丧。

1925年3月13日上午8点30分,具有决定意义棉湖战役正式拉开战幕。这是黄埔建校以后第一次,最关键一场战役就此展开,国共双方日后的高级将领初出茅庐的第一次战役,他们真正第一次走向战场,首先发起冲锋的就是黄埔教导一团。团长是何应钦,一团的核心是一营,一营的营长是32岁的顾祝同。在一营营长顾祝向林虎部正面防线发起冲锋。林虎部实力不弱。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发起了反冲锋。双方部队一开始就是血战。

但黄埔团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所以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伤亡数字十分惨烈。但黄埔军士气高涨,战斗力也是惊人的,从营到连到排,都是长官冲锋在前,一营营长顾祝同甚至已经和敌人拼起了刺刀。林虎部派一个营的军力攻击曾圹村。(后面是蒋介石的指挥部)负责拱卫曾圹村的一个连拼死抵抗,连长余海滨(共产党员)当场牺牲,副连长刘赤忱身负重伤,无法指挥部队。全连军官只剩下党代表李奇中和司务长阎国福,其余死伤殆尽。何应钦急忙调二营营长33岁的刘峙(就是日后的猪将军)率六连增援,但林虎颇会用兵,所部死死堵在刘峙必经之路上,刘峙无法增援,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曾圹村。情急之下的何应钦把预备队四连也顶了上去,但却依旧抵挡不住敌人的冲击。

林虎所部已经逼近离团指挥部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蒋介石本人甚至听到了敌军士兵“活捉蒋介石”的呐喊。在团指挥部里不仅有蒋介石,还有廖仲恺、周恩来和苏联顾问团,一旦这个指挥部被端掉,整个中国历史就会被改写。就在此时蒋介石对何应钦说:“不许后退一步!假如今天失败了,我们就一切都完了!”于是何应钦自己带头第一个冲了上去,而包括勤务兵、炊事班伙夫在内的所有人,凡是会开枪的都拿上武器冲了出去。在指挥室里的苏联顾问加仑将军,也掏出手枪跟了出去。

这时候,蒋介石身边只有一个连,是当时教导一团的炮兵连,连长叫陈诚,时年27岁。但由于大炮被损坏,陈诚是无用武之地,蒋介石斥责陈诚:“你不是炮兵连长吗?炮都打不响!”陈诚惶恐之下无言以对,只好硬着头皮冲上前去亲自点炮。神了,原本已经损坏的大炮好用了,三发炮弹呼啸而出,全部命中。蒋介石大喜,当场就将陈诚提升为炮兵营长。但陈诚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三发炮弹都打入了司令部,指挥官当场阵亡,林虎所部阵型大乱,再加上教导一团的拼死反击,林虎部全线溃退。

这场从早上8点开始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下午4点。黄埔军校教导一团经过8小时鏖战,伤亡惨重:副营长阵亡一人;9个连长,6人阵亡,3人负伤;三营的9个排长阵亡7个,一个385人的营只剩下111人。全团伤亡过半。就在黄埔军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援军及时赶到开始全面反攻。林虎所部虽然在兵力具有优势。但士气已经被完全摧垮,打到下午6点,林虎部彻底失败。至此,棉湖战役以黄埔学生军的彻底获胜而告终。

加仑将军,这位日后苏联开国元帅在发言结尾高喊“何应钦团长万岁!”,并将自己的佩剑赠给了何应钦。何应钦也因在此战中冒死冲锋,让蒋介石十分感动,始终把何应钦当心腹看,尽管后来两人闹过不少矛盾,但始终没有彻底翻脸。二人毕竟有战场上的情谊。而那些参与过此战的黄埔军官乃至普通士兵,日后都是赫赫有名之辈,包括刘峙、陈诚、蒋鼎文(当时是连长)、宋希濂(当时是排长)、郑洞国(当时是排长)。这也是蒋介石为何日后重用这些人的主要原因(比如刘峙)而蒋介石始终把棉湖战役放在了他军事生涯的起点。这场战役对与蒋介石他本人来说,都有无法替代的意义。蒋介石在日记写道:“此战适当总理逝世之翌日,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其成也!”

应该说,仅就战役规模,效果来看,棉湖战役并不是多大的一场战役,但他的意义重大。他既是蒋介石登上政治和军事舞台开始,也是黄埔系走上历史前台的开始,这对蒋介石而言,怎样形容都不过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按钮

上一篇:斯大林没有救自己被俘的儿子,是为了国家,还是父子亲情淡薄

下一篇:蒋介石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得到先生大力赏识与提携

豫ICP备19032584号-1  |   QQ:80571569  |  地址:河南濮阳市  |  电话:13030322310  |  
Copyright © 2024 FE内容付费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xingwp.cn使用 Powered by 66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