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钢盔不能挡子弹,一枪打过去就是一个大窟窿,为什么会成为陆军标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这里的钢盔,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制式钢盔,不包括现代防弹性能优良的凯夫拉战斗头盔。 头盔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防护装备,被用来抵挡刀剑、长矛和弓弩对头部的伤害。直到16世纪,火器的出现才改变了战争的形式。 欧洲的线列步兵在实战中发现,铁制护具除非做得又厚又重,否则在子弹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既然同时期没有实用的防弹护具,那干脆穿着一身区分敌我的布衣军装上战场就算了。就这样,头盔和铠甲一起被打入冷宫。 但一个小小的契机,却让钢盔这一被冷落已久的装备重返战场。 一次,法国将军路易斯•亚德里安去前线微服私访,途中,他见到了一位遭遇多轮炮击却安然无恙的炊事员。 在当时,战壕极高的阵亡率一直是个令法军高层很头疼的问题,所以这名炊事员的经历引起了将军的强烈兴趣。据炊事员所说,让他免于一死的是一口行军锅。每当炮击袭来,他就立刻把行军锅往头上扣,人再往角落一蹲。等到周围都没声了,他才顶着锅缓缓站起来,通常这个时候,他身边的战友皆是非死即伤。 大脑是人体的中枢,控制着四肢运动和视听说。脑干关系着人体的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所以四肢挨炸不一定会丧失战斗力,但头部若是被飞溅的石块或者爆炸破片来一下,那就凶多吉少了。 恰好,战壕中,士兵们最容易暴露的部位正是脆弱且重要的头部。这段经历令亚德里安将军恍然大悟。士兵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的头部防护装备! 起初,亚德里安头盔并不受前线士兵待见。1915年,第一批钢盔经过一番粗糙打磨就送到了前线。戴惯布帽的士兵称钢盔为“锡帽”。当战友戴上这款“锡帽”,周围都人就会捧腹大笑。对他们来说,钢盔很滑稽可笑,就像狂欢节的帽子一样。 随着前线的战斗愈演愈烈,士兵们也逐渐对亚德里安将军的这项发明刮目相看。M1915式钢盔虽然粗糙简陋,但它却能将敌军炮击过程中己方战士头部损伤率从百分之七十降到百分之二十,把无数士兵从死亡线中拉回。 一战结束后,各国对钢盔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其更实用,更多功能化。二战德国的M35最为经典,盔顶光滑如球面,头盔边缘设计有帽檐,作用是将雨水排出,使得佩戴头盔的士兵在战斗时不必因雨水入脸干扰视线。 头盔可以缩小来袭物的杀伤半径,在以往,普通子弹甚至能在千米之外杀死没有头盔的敌人。但是有了头盔后,栓动步枪的杀伤半径被缩短到了五百米,交战双方在这段距离外都有生存的可能。 用一枚155毫米炮弹去打没有头盔防护的敌人,它能消灭炮弹落点方圆半径50米内的有生力量。但敌人若是有了头盔,它的杀伤半径就会缩小到20米,并且杀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自从1970年杜邦公司研制出凯夫拉合成纤维之后,旧钢盔逐渐被淘汰并退出历史舞台。凯夫拉取代钢材成为各种单兵护具的核心用料。现在的主流军用头部护具是凯夫拉头盔,一些凯夫拉头盔还能挡住7.62中间威力弹的直射。 可以说,凯夫拉头盔的出现,才让头盔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防弹功能。实际上,头盔挡得住挡不住,还得看子弹的动能和头盔的防弹等级。对于防弹等级,各国的标准不太一样,美国警察是按Ⅰ、ⅡA、Ⅱ、Ⅱ+、ⅢA、Ⅲ、Ⅳ这几个等级来划分的。等级稍低一点的头盔可以挡住小口径手枪和微型冲锋枪的子弹,等级高一点的能挡住标准步枪弹。 头盔除了当防具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战术配件搭载平台。一个小小的头盔可以铺上伪装网,套上耳机,并戴上VAS罩、摄像头和夜视仪等等。可以说,其模块化程度很高。 参考资料: 1、《钢盔始祖:行军锅》,何适 2、《军用头盔诞生记》,魏庆
|
下一篇:中共前期和共产国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