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知识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门知识 > 文章

身高只有1.42米的矮子王明和高挑俊俏校花孟庆树的传奇情爱故事

时间:2022-01-0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她身材高挑长相漂亮,是黄埔女兵中的颜值担当,嫁给了矮个子王明

文/观心通史

                                   王明与孟庆树合影

 

王明与孟庆树在野外看风景留影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6月16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干部学校,黄埔军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印象中,黄埔军校的学生大都是男的,比如陈赓、蒋先云、杜聿明、胡宗南、徐向前等著名校友。其实,黄埔军校也招过女学生,1926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改往常只招收男学生的标准,决定开始招收女学生。


消息一出,各地优秀的女青年们纷纷踊跃报考,本来计划只招收100人,结果报名的人数远超预定人数,最终在校方的协调下,实际招收了183人。录取的这批女学生基本上都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在录取的女学生中,有五六十人来是自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和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在校师生,她们占到此次学生人数的30%。这批女学生中,名气最大的是赵一曼,赵一曼原名李坤泰,是四川省宜宾人。


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一次作战中受伤后被日军俘虏,被俘后的赵一曼在日军的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1936年8月,日军在珠河县小北门外,残忍地将赵一曼杀害,赵一曼为国牺牲,年仅31岁。

这批女学员中,颜值最高的是孟庆树,孟庆树1911年出生于安徽省寿县的中医世家,孟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孟庆树在校期间非常优秀,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分队长。


1927年11月,孟庆树与刘英,唐仪贞一同受党中央委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当时的孟庆树才16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她长得又漂亮,身材高挑,举止优雅,天生丽质。

她的到来,成为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花,许多男生都忍不住去追求她。这其中就包括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教师王明,王明1904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他和孟庆树是安徽老乡。这个比孟庆树大7岁的老师对她是一见钟情。


王明是1925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同期的同学有俞秀松、张闻天、王稼祥等人,他比孟庆树早来了两年,也是校友。王明同年冬回国,在经历国内革命失败后,又随米夫返回苏联。

1927年7月,米夫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长,而王明则成为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老师兼米夫的秘书和俄语翻译。一时间,王明成为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大名人。米夫对王明非常欣赏,在米夫的帮助下,王明搞起派系斗争,打击异己。


对于王明的追求,孟庆树直接拒绝了,一是当时她已经有男朋友了,二是孟庆树嫌王明个字太矮。不过,王明在情场上有两把刷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赢得了孟庆树的芳心,抱得美人归。1930年11月23日,两人结为夫妻。

孟庆树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共产党人》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等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孟庆树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兼法制委员会资料室主任。


40岁的彭德怀总司令与20岁的浦安修的婚姻,就是孟庆树撮合成的。1956年1月,孟庆树陪同王明去苏联治病,从此便在苏联度过了余生。王明后来疾病缠身,长期卧床不起,孟庆树悉心照顾,任劳任怨。

如果没有孟庆树,王明可能早就去世了,两人在一起生活了44年。1974年3月27日王明在莫斯科因病去世。1983年9月5日,72岁的孟庆树也在莫斯科去离世。

 


安徽寿县田家集孟家老圩子,这是一个小村的名字,不过现在已经改名了,这村名已经叫做寿县瓦埠镇上奠行政村孟东村民小组,由于在这个村子出了一个名人,这个老的村名一直记载在一些史书里,所有,还是有人说起这个村名。


田家集孟家老圩子

这个村子出的这个名人名叫孟庆树,她的父亲名叫孟募州,是开药店的,家境富裕,是当地鼎鼎大名的中医世家的名门望族,家里有许多的土地和庄园,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大老板,因为他还有个弟弟叫孟涵之,人家叫他二老板。


孟东村民小组
孟庆树,又名庆澍,后来到了苏联之后取了一个俄文名叫奥谢特罗娃,由于家庭的富庶,她从幼时开始读书,后送安徽寿县县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入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不久进入设在武昌的安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学习,这期间他入了团又入了党,并担任女生队队长,后来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还担任女生分队队长。


黄埔军校
当时,作为女生分队队长的孟庆树,率领着姐妹们一律留短发,穿深灰色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军校纪律严格、节奏紧张,军号一响,学员们就得马上起床、穿衣、梳洗,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摆在木板床中央,10分钟收拾完毕后进行操练。


黄埔军校女生
黄埔女生们从早上5时半起床,直到晚上9时半睡觉,每天8堂课,中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她们边学习边实战,这支队伍曾经跟随部队参加了讨伐叛军夏斗寅部的远征。他的同学谢冰莹在途中写下著名的《从军记》,轰动全国。


黄埔女兵
谢冰莹这样描述这批黄埔女兵:我们奉师长的命令,在宣传队里派二十人去当看护,来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看到许多打伤了的和打死了的通通丢在路旁,因为没有人救护,任他们怎样痛哭,怎样哀号,没有人理会他们,因此误死的很多。为此,大家都去救护,使很多的士兵都得到及时救助,也为作战取得胜利立下功勋。

 

因此,这批黄埔走出来的女兵,都非常高兴,无论跑到什么地方,看见的都是为主义为民众战斗的革命军,都是含笑欢迎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车停了,随便走到什么地方总是有许多百姓围拢来安慰我们:“你们辛苦了,你们真是很辛苦了,你们坐下歇歇,吃吃茶吧。”他们的诚恳,他们的殷勤,真是形容不出,他们见了我们的快乐,是从心坎深处发出来的,我们一定难于想象他们那种眉开眼笑的样子,也许有人知道吧。


黄埔女兵们
打败夏斗寅后不久,女兵们就从黄埔军校结业了,此时的孟庆树已出落的身材窈窕,眉清目秀,加上有殷实的家庭物质基础,黄埔军校毕业之后,曾经分配在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当护士,后来因为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她便转移到上海,后受组织派遣,离开祖国,前往苏联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这正值妙龄花季,且眉清目秀、身材窈窕、落落大方、风度翩翩,举止优雅,很快成了校园里的名花,有人还称其为“美女皇后”,成为众多男同学追逐的对象。


年纪已经23岁的王明,对她一见钟情,加上又是同乡关系,当时,王明深得米夫和共产国际的信任,在学校赫赫有名,被同学们尊称为“无冕之王”,前途不可限量,孟庆树对他充满敬意和羡慕,但一旦要确立恋爱关系,她却无半分爱慕之情,主要是自己心目中已经有了意中人,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王明出生于现在的金寨县一个贫苦家庭,尽管聪慧,破蒙早,国学功底深,但受制于物质条件的贫乏,他身材发育比较矮小。


当然,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秀外慧中的孟庆树,既然成为王明心中的女神,他自然对她发动猛烈的追求,这种追求带着仰慕和距离,发乎情,止乎礼。孟庆树始终犹豫不定,但王明却痴心不改。但不管王明如何追求,两人之间依然停留在“琴瑟友之”的状态,直到孟庆树从苏联毕业回国依然如故。


1930年初夏,孟庆树从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三期毕业,她回国后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委,从事妇女工作。王明珍惜这个天赐的良机,又全力向孟庆树发动爱情攻势。这引起孟庆树的反感,便毅然退掉住房,搬到别处,她在有意疏远他。他对此并不知情,再次来访的时候,发现不辞而别,人去屋空,心中难免万分惆怅。蓦然之间,他发现地板上遗落几只她用过的发卡,便弯腰捡起,擦了又擦,看了又看,如获珍宝,小心地收藏起来。


孟庆树摆脱了王明的纠缠,但不幸的是被敌人逮捕,并关进了上海龙华监狱,这里可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当年很多仁人志士都此慷慨就义,洒下宝贵的鲜血,内设军法处、刑讯处、男女看守所。看守所西北部的荒地即为革命烈士就义地。


孟庆树入狱的消息使王明如坐针毡,她坐牢的消息,也传到了她的老家寿县田家集孟家老圩子,她的父母更是心急如焚,毕竟是家境富裕的地主家庭,于是父母筹集了一大笔资金,派她的二叔孟涵之来上海积极活动,请这些官员疏通关系,这期间,王明更是积极想办法营救,多次陪同二叔孟涵之,冒着生命危险去龙华监狱探视孟庆树,并给她写下了一首《三度七夕》的七绝:


天上当然织女好,星间难怪牛郎痴。

真情岂受银河隔?有限长空无限思。


俗话说,患难之中见真情,王明的表现不仅打动了一起营救侄女的二叔,也成了两人恋爱史上的转折点,1930年11月22日,经过营救,孟庆树终于带着疲惫的身心走出龙华监狱。次日,在她在二叔的亲自操持下,与王明结为终身伴侣。

 

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次长久的陪伴,王明十分珍惜这段缘分,对孟庆树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王明得意时,两人比翼齐飞,夫唱妇随。王明失势时,两人患难与共,相依为命。尤其是历经波折之后,王明疾病缠身,长期卧床不起,孟庆树不辞辛劳,悉心护理,几次把王明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在跌宕起伏的风云中,他们风雨同舟,白头偕老共同生活了44 年之久,后二人去世一同安葬在莫斯科,实现了长久的相随相伴。1974年,王明病逝于莫斯科,孟庆树便一直留在苏联生活,直到去世。后来,其子女们便应两人要求,将两人的墓合葬在了一起,永远的相互陪伴。


王明、孟庆树夫妇生育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叫王芳妮,乳名叫玉华,生于莫斯科,她生在苏联,长在苏联,她不会中文,从没有回过祖国,她的俄文名字叫季米特洛娃·法尼娅·格奥尔其夫娜,王芳妮后来成为一名女飞行员,1985年逝世,时年53岁,死后与母亲合葬。


王明的小儿子
两个儿子相差6岁,都生于延安,大儿子王丹芝,乳名叫明明,二儿子王丹丁,乳名亮亮,孟庆树对这两个孩子非常溺爱,一直把他们留在家里身边,没让上过小学。1956年随父母去苏联后,一直呆在苏联,并且都加入了苏联国籍,现为俄罗斯籍。大儿子王丹芝在苏联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工作,后来成为了一名军人,娶了一名苏联姑娘。二儿子王丹丁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上学,大学毕业后,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曾回国一次,去了哈尔滨、北京等地,一生未婚。


孟东村民小组

孟东村民小组孩子们折笑容
斯人已去,纷争已远,这名曾经黄埔毕业的漂亮女子孟庆树,如今,她的老家瓦埠湖畔风光旖旎,硖山口扼淮水要喉,是千里长淮的第一关,景色宜人,这一大片曾经是你家的土地上,长着郁郁葱葱的庄稼,村里的孩子们脸上都荡漾着迷人的笑容。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自古以来,夫妻两人死后一般是要合葬一起,一来起源于传统观念,宋《事物纪原·合葬》记载:“《礼记》曰:檀弓云季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又云:'舜葬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注谓古不合葬。又季武子曰:'周公盖袝。’注云:袝为合葬,下,请合葬焉,许之。”又曰:“孔子既得合葬于防。”说的就是圣人孔子将自己的父母合葬在防这个地方。二来是说明夫妻表示他们对爱情的尊重。

 

真正好的情感应该像王明和孟庆树那样,无关身份地位,年龄相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扶持、相互付出,彼此都为对方考虑,这样婚姻之路方能走的长远。爱情,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爱得死去活来,平平凡凡、细水长流也足以甜蜜、充实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新圣女公入口

然而,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俄罗斯莫斯科郊外著名的“新圣女公墓”,却有一对名人夫妻,妻子与丈夫的墓隔路相望,墓碑没有雕像,只有照片和俄文生卒,陪伴她的只有冷清和寂寞,不免让人有点心酸。这对分开埋葬的夫妇,便20世纪上半叶曾经叱咤风云的王明和孟庆树夫妇。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王明墓

王明,原名陈绍禹,字露清,安徽金寨县双石乡(时属安徽省六安市)码头村人,其父亲陈聘之幼时读过私塾。王明自幼聪颖,有深厚的旧学基础。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学生时期投身革命活动,后来成为早期领导人之一,因推行一系列错误路线,犯严重错误,对革命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后从舞台消失了,如流星般耀眼而迅速寂灭于时空深处,建国之后,王明与妻子家人一道身居国外。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孟庆树墓

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安徽寿县田家集孟家老圩子村人,这个村子现改名叫瓦埠镇上奠行政村孟东村民小组,她的父亲名叫孟募州,是开药店的,家境富裕,是当地鼎鼎大名的中医世家的名门望族,家里有许多的土地和庄园,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大老板,因为他还有个弟弟叫孟涵之,人家叫他二老板。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出身家庭富裕的孟庆树,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入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不久进入设在武昌的安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学习,这期间他入了团又入了党,并担任女生队队长,后来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还担任女生分队队长。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这些女生个个巾帼不让须眉,在战争年代逐渐成长为一朵铿锵玫瑰,作为女生分队队长的孟庆树,率领着姐妹们一律留短发,穿深灰色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正值花样年华的她,高挑的身材,大大的眼睛,姣好的面容,优雅的举止,加上有殷实的家庭物质基础,被人称为校花级美女。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孟庆树从黄埔军校结业后,曾经分配在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当护士,后来因为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她便转移到上海,后受组织派遣,离开祖国,前往苏联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在异国他乡的孟庆树,很快成了校园里的名花,有人还称其为“美女皇后”,成为众多男同学竞相追求的“亮点”。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就在这个时候,23 岁的王明,很快就被这位落落大方,靓丽动人的安徽小同乡所倾倒。孟庆树入校时,王明已经赫赫有名,可王明只有1米5左右的身高,不像地位那样引人注目,实在吸引不了孟庆树的兴趣,对他只有敬意,并未把王明放在心上,而在这之前已交上了一位男友。王明并没有因此却步,而是咬定青山,紧追不舍。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尽管王明追求孟庆树的火力很猛,但作为知识女性的她始终是没有答应,两人的关系处于好朋友的状态,她在苏联学业完成回国后,分配到上海沪东从事妇女工作,恰好王明也在这里,于是再一次向孟庆树发动猛烈的爱情,这个时候引起孟庆树的强烈反感,她还搬掉住所来躲避他,此时,痴心不改的王明来到她的出租房时,发现人去屋空,心中难免万分惆怅。蓦然之间,他发现地板上遗落几只她用过的发卡,便弯腰捡起,擦了又擦,看了又看,如获珍宝,小心地收藏起来。爱情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不分种族,不看政治派系。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孟庆树成功地摆脱了王明的纠缠后,一方面驻守机关,一方面经常到纱厂劳动,了解工人状况。然而,不幸的是1930年7月30日,她被敌人逮捕入狱。并关进了上海龙华监狱,这里可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当年很多仁人志士都此慷慨就义,看来是凶多吉少。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正是孟庆树这次入狱,给了王明巨大的机会,此时,他如坐针毡,孟庆树入狱的消息传到了她的老家寿县田家集孟家老圩子,她的父母更是心急如焚,毕竟是家境富裕的地主家庭,于是父母筹集了一大笔资金,派她的二叔孟涵之来上海积极活动,请这些官员疏通关系,这期间,王明更是积极想办法营救,多次陪同二叔孟涵之,冒着生命危险去龙华监狱探视孟庆树,给绝望中的孟庆树很大鼓励。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俗话说,患难之中见真情,在这个特别时期、特别场景之中,王明的表现不仅打动了一起营救侄女的二叔,两颗心迅速贴近了。19 岁的少女被这个痴情的小个子深深感动了,监狱的铁窗玉成了这起难忘的姻缘,1930年11月22日,孟庆树在组织的营救下出狱,第二天,尚未卸却满身的疲惫,在叔叔孟涵之的操持下,与王明结为连理,永结秦晋之好。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右三为孟庆树

为纪念这个终身难忘的日子,王明写下了名为《结永伴》的诗句:“出狱二天便结婚,双心结合胜千军。三年多少悲欢剧,银汉女郎永不分。”来之不易的婚姻使王明如沐春风。爱情的滋润,王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理论特长和旺盛斗志又一次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长达十万言的《两条路线》意见书,就是在新婚之后半个月里完成的,其中融进了孟庆树的一片深情和厚意。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次长久的陪伴,王明十分珍惜这段缘分,对孟庆树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王明得意时,两人比翼齐飞,夫唱妇随。王明失势时,两人患难与共,相依为命。王明专门为她写诗五十多首,抒发他们之间的爱慕之情。愉悦时,孟庆树称王明为“白劳克夫”,王明亲昵地称孟庆树为“罗莎”,这象征着玫瑰的俄文名字,唤起俩人在莫斯科的美好回忆。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然而,毕竟由于二人的不同的出身,经历迥异,性格差距很大,在往后漫长的相处过程中,存在着不小的矛盾与分歧。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王明出身城市贫民家庭,家比较穷,没房没地,甚至穷到把其小妹妹送去当童养媳的境地。王明少年时是个穷学生,交不起学费。孟庆树出身于地主家庭,家里有房有地,孟父当中医也挣钱,家庭比王明家富裕多了。据说孟庆树赴苏留学,从家乡寿县启程时坐着滑杆。到苏后,又住洋房,吃面包一直未受过苦。王明显得土气,孟庆树十足洋派头,爱吃西餐,不用筷子,用刀叉吃饭。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王明孟庆树都脱离实际,教条十足,主观片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但王明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对此有所约束与收敛,而孟庆树却比较放肆,爱发小姐脾气,常和人争吵,一直搞不好同志间关系。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建国后,王明孟庆树两人一同长期在苏联生活,一直没有回到过祖国,王明去世后葬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有一座半身塑像,墓碑俄文写的称他是著名活动家。而孟庆树去世后葬于王明墓的路对面,没有塑像,只一行文字介绍其生卒,也没有个人生平。为何两人分开安葬,据说是晚年两人关系出现裂痕,孟庆树死后不愿和王明葬在一起。

她是黄埔女兵中的校花,嫁给矮个子王明,去世后为何不愿与他合葬

王明故里美景

但不管如何,斯人已去,纷争已远。这位曾经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王明,和这位黄埔毕业的美丽女子孟庆树,你们年轻的时候追求理想事业,如今你们的故里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至于是否'生前同寝死后同穴'的问题,后人只能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来感叹。

参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7409514559741252&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059042227122322&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017972865365113&wfr=spider&for=pc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425/18/8250148_974110712.s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0086767586743903&wfr=spider&for=pc

分享按钮

上一篇:1937,王明从苏联回延安后对毛泽东的挑战

下一篇:王明对苏联究竟做了多大贡献,深得苏联领导人好感

豫ICP备19032584号-1  |   QQ:80571569  |  地址:河南濮阳市  |  电话:13030322310  |  
Copyright © 2024 FE内容付费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xingwp.cn使用 Powered by 66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