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知识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门知识 > 文章

淮海战役蒋介石一封信葬送国军30万

时间:2021-07-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在淮海战役中,陈官庄战役是收官之战,也是关系国共存亡的关键战役。虽然战争结局已定,但63年后,我们重新考量这场战役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在战争中的沉浮命运,以为历史做一清晰的注脚。

陈官庄是淮海战役歼灭杜聿明集团的地方。鲜为人知的是,正是蒋介石的一封亲笔信,葬送了30万国军。

这得从1948年12月3日说起。其时解放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杜聿明集团包抄过来。这一天上午,准备继续向永城方向撤退的杜聿明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杜聿明一看,知道蒋介石又变了决心,这一举措,在他看来,必将导致全军覆没。他想,如按原计划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军攻击;但若沿途被解放军截击,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又不能解黄维之围,蒋必将整个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杜深感自己陷入“战亦死,不战亦死”的两难境地,当即命令各兵团停止撤退,召各兵团司令官到指挥部商讨。孙元良很快来到,李弥派了副司令官陈冰、赵季屏来,邱清泉午后2时才到。

杜聿明沉重地说:“大家再把命令看看,多考虑一下,这是全军生死之地、死亡之道,不可不慎重。”众人对蒋的信件都十分惊慌,却都又默然不语。杜聿明无奈决定执行蒋的命令。

当晚,又接国防部的催促命令。杜聿明深感绝望,全军覆没已不可避免。他很后悔上午的不果决,且召集将领开会又耽误了一天的行程。“现在逃也晚矣,打也无望。想来想去,江山是蒋介石的,由他去吧!我只有一条命,最后为蒋介石'效忠'而已!”

这一天中午,就在他们开会前,发现解放军追击部队右翼已到达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了包围态势。

这一天晚上,全线皆战。第五军45师被围,邱清泉一补充旅被歼;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混战在一起,难分敌我,战斗打到了杜聿明的门口,甚至有两名解放军便衣侦察战士,上到了杜聿明所住的碉楼上。

第二天,杜聿明连同他的30万大军,被完全包围在永城县陈官庄地区。3天后,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遭到全歼;6天后,黄维兵团被歼。等待杜聿明的,是同样的命运。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向被围敌军发起总攻,杜明集团的防御体系至此全部瓦解。1月9日,国民党军统帅部出动20余架飞机并施放毒气,掩护杜聿明残部向西突围。华东野战军乘其混乱,于当日黄昏全线猛攻,多路突入,分割围歼,激战至10日16时,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陈官庄之战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3个兵团部;10个军;25个师、1个骑兵旅,共26万余人,其中毙伤6万余人,俘虏17.7万人,投诚2.4万人;缴获各种火炮1699门、坦克107辆、装甲车26辆,及其他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

 

蒋运输大队长蒋队长帮了倒忙
11月30日晚,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3个兵团10个军25个师,加上特种部队等共约30万人,撤离徐州,杜聿明提出了“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原则,要求各部在撤退中采取“滚筒式”行进,即各兵团形成一个圆球或圆筒式态势,逐次掩护,向永城方向滚进,以免被解放军包围。
杜聿明对于撤退的成功比较自信。他只让各部队带够七天的给养、5公里的油料及部分弹药,在到达安徽阜阳之前,中途并不补给。其余剩下的大批武器弹药、被服粮食,被火车运往他处。但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他们在陈官庄被困时,弹尽粮绝。
他的部署未瞒过善于大兵团作战的粟裕。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粟裕就一直关注杜聿明的动向。30年后,他回忆说,当时他判断杜聿明的下一步动向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固守徐州,一个是突围。
但他判断杜聿明有不待黄维被消灭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并且判断他逃跑的方向有三个: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
粟裕判断杜聿明极大可能走第三路。一旦杜聿明与黄维会合,就会对围歼黄维的解放军形成反包围,淮海战役就会改写。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他不顾中央军委布局东南的命令,将重点放在了对付杜聿明集团向西南逃跑上。
杜聿明集团刚撤出徐州,粟裕便立即作出部署,予以追击、截击、围歼。
蒋介石亲笔信贻误战机
正当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向杜聿明集团包抄过来时,1948年12月3日上午,准备继续向永城方向撤退的杜聿明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杜聿明一看,知道蒋介石又变了决心,这一举措,在他看来,必将导致全军覆没。他想,如按原计划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军攻击;但若沿途被解放军截击,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又不能解黄维之围,蒋必将整个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杜深感自己陷入“战亦死,不战亦死”的两难境地,当即命令各兵团停止撤退,召各兵团司令官到指挥部商讨。孙元良很快来到,李弥派了副司令官陈冰、赵季屏来,邱清泉午后2时才到。
杜聿明沉重地说:“大家再把命令看看,多考虑一下,这是全军生死之地、死亡之道,不可不慎重。”众人对蒋的信件都十分惊慌,却都又默然不语。杜聿明无奈决定执行蒋的命令。
当晚,又接国防部的催促命令。杜聿明深感绝望,全军覆没已不可避免。他很后悔上午的不果决,且召集将领开会又耽误了一天的行程。“现在逃也晚矣,打也无望。想来想去,江山是蒋介石的,由他去吧!我只有一条命,最后为蒋介石'效忠'而已!”
这一天中午,就在他们开会前,发现解放军追击部队右翼已到达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了包围态势。
这一天晚上,全线皆战。第五军45师被围,邱清泉一补充旅被歼;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混战在一起,难分敌我,战斗打到了杜聿明的门口,甚至有两名解放军便衣侦察战士,上到了杜聿明所住的碉楼上。
次日,杜聿明连同他的30万大军,被完全包围在永城县陈官庄地区。3天后,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遭到全歼;6天后,黄维兵团被歼。等待杜聿明的,是同样的命运。

同样的突围,中原突围国共30万:6万,共军突围成功,无高级将领伤亡、被俘;
陈官庄突围,国共30多万:30万,国军全军覆没,高级将领几乎全部伤亡、被俘,胡琏因坦克、共军疏忽而逃走,李弥被俘,靠撒谎逃跑,很搞笑。
国军全军覆没,除了蒋队长瞎指挥外,粟裕的机智也有决定作用。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粟裕对杜聿明集团10个军30万人的追击合围,是我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追击合围战。
当时,围歼黄维兵团作战正酣,南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的作战也打得异常激烈。杜聿明经报蒋介石,决定撤出徐州。“经徐州西南的永城转到淮河以北的蒙城、阜阳地区,然后依托淮河向北攻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1948年11月30日,杜聿明为了达成退逃的突然性,对我发动了一次全面的佯攻,以迷惑我之判断。当晚便秘密撤出徐州城。
杜聿明对他这一手很是得意,他对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说:“预料这次迅速决定撤退的行动是成功的。依照共军平日作战的规律,每经过一次激烈的战役,至少有两个月以上的休整。兵贵神速,这次撤退的行动正钻在他们大战后的间隙中,达成预定的任务,以退为守,以救出黄维兵团为目的”。
强中自有强中手。针对杜聿明集团10个军近30万人的突然退逃,手中只有7个纵队的栗裕,急调渤海纵队和南线3个纵队共11个纵队,在兵力对比并不占多少优势的情况下(纵队大体相当于军),临机处置,敢于下常人难以下的决心,以战无不胜的信心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挥师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追击合围战。
栗裕对杜聿明集团采取了“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相结合”的战术。由于杜聿明集团突然退逃,追击部队较之晚一天行程。栗裕令尾击部队沿敌向西退路跟踪猛追,以便拖住敌人,为迎头堵击和迂回兜击赢得时间。
栗裕令迂回截击和超越拦截部队不为小敌所阻,轻装前进,“不应丧失绕至敌人先头的机会,务必赶到敌人先头”,以便与尾追部队协力围歼逃敌。栗裕一向重视运用迂回包围,他曾深刻地总结说:“要打列灭战,在兵力运用上,必须把包围迂回结合起来,没有迂回打不好歼灭战”。
针对逃敌规模巨大、人数众多,只有南逃或向东南逃才是出路的实际,栗裕针锋相对,一是要求追击部队不要面面俱到,重点是坚决截堵敌向南和西南突窜的道路。二是要求迂回部队要有足够的迂回纵深,以保证向内兜击时能拦住敌人。他后来在回忆这一过程时说:“实际上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说明我们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
由于栗裕情况处置及时果断,追击合围战术灵活多样,仅用4天时间便奇迹般地将杜聿明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合围。
不仅如此,在追击合围的过程中,栗裕还十分注重合围与战术分割同时进行。他认为:“战役发起后,战役合围与战术分割要同时进行。在实施战役合围,构成对外正面的同时,要向敌纵深猛烈突击。迅速将敌各旅、团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务使敌人无法组织协同和互相支援作战。”由于各追击部队较好地贯彻了栗裕的追击合围与战术分割同时并举的指示精神,仅追击合围过程俘敌便有数万。
粟裕与杜聿明斗智斗法:决心太大了,11个纵队居然敢兜围10个军30万人的重兵集团,兵力对比差不多,但粟裕就是敢下这样的决心,硬是将这个“庞然大物”给兜围住了;追击太快了,杜聿明先行退逃早了一天,按说差这一天,这么大的追击行动,一般不易达成目的。但粟裕在晚一天行程情况下,愣是用了4天,便追上并合围住杜聿明集团;战法太活了,粟裕充分体现了战役战术大师的指挥艺术,各种战法综合、叠加利用,发挥了最大的作战效益,取得了最佳的作战效果。
无疑,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追击合围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也是淮海战役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分享按钮

上一篇:淮海战役兵力分布情况看国军投入总兵力仅50多万

下一篇:淮海战役如火如荼之际, 白崇禧统帅的重兵集团在干什么?

豫ICP备19032584号-1  |   QQ:80571569  |  地址:河南濮阳市  |  电话:13030322310  |  
Copyright © 2024 FE内容付费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xingwp.cn使用 Powered by 66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