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2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当时我军的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联合国军已经撤退到了“三七线”附近,开始构建防御阵地。虽说如此,但当时他们已经军心动摇,试想被一支装备不如自己的部队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此地,而且汉城、仁川等地相继丢失,换成谁都会无精打采。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时”,总会发现其中隐藏的一些秘密,这些秘密很多都被隐藏在了“历史的夹层中”等待人们去发现。而近70年前发生在我国东北鸭绿江外的那场战争,虽然早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如今回想起来很多场景却依然历历在目。那里的硝烟战火和隆隆的炮声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而在这场战争中有网友说:“如果我们的对手李奇微没有发现我军的那个秘密,也许联合国军就真的被赶进了大海”,那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难道这个秘密就如此致命吗? 如果说历史中的战争也能找到规律的话,那么此人无疑在朝鲜期间找到了我军一个致命的秘密。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他到底发现了什么,也就是他发现的这个秘密,最终使当时已经军心涣散、紧张恐惧的“联合国军”开始重新振作。那么当时我们的对手正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下呢? 很多人也认为如果中国人继续追击,那么他们的防线将有再次被突破的可能性,那联合国军只能一撤再撤,最终被赶进大海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认为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惨烈,在军中甚至一度传出了要将美军、联合国军撤走,而韩国人也要被撤到远离半岛的岛屿上去苟延残喘的消息。不过,刚才也说到李奇微面对危局还是发现了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也使刚刚上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他站住了脚跟,他认为抓住了这个战场上的规律,就可以继续率领部队再打一场。 而这个秘密就是——我军每次战斗的时间只能维持8天,这也被其成为“礼拜攻势”。即使对方再猛烈的进攻,也只能维持8天左右,8天以后其进攻的态势就渐渐成为了强弩之末。那么,为何进攻只能持续8天呢? 首先:后勤补给不足 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虽然如今我们早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那个时候的祖国和先辈们却是生活很清贫,国家没有能力生产大型装备来为部队运送给养,我们的后勤车辆很多都需要苏联的援助。这就大大限制了车辆的数量,而且就算车辆提供的充足,想短时间培养合格的驾驶员也非常困难。 而后勤不足则大大的限制了我们的作战持续能力,这在第二次战役期间就已经非常明显了,我们的士兵往往都是饿着肚子在打仗。 其次:空中轰炸 当时敌方的空中力量非常强大,他们的空中封锁使运输的火车、卡车都遭到了极大的威胁,甚至是运输中断。这使本就处于接近原始状态下的运输线更加雪上加霜,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来补给,这种原始方法想要支撑数十万作战部队的弹药、粮食、药品的补充简直是难上加难。 再次:地形和山地的限制 朝鲜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而且半岛北侧冬天的温度和我国东北一样寒冷,因此当补给的队伍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感受着气候恶劣、寒风刺骨的低温时。这种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的话就知道那时的战士们,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在后方艰难地维持脆弱不堪的运输线,都是在面临九死一生的考验。 而随着补给线从鸭绿江边一直延伸到几百公里以外的“三八线”附近时,这种难度更加的不可估量,每每想到这里都会有一种让人心疼的感觉,这些最可爱的人几乎是在用宝贵的生命,来弥补我们和对方在装备上的巨大差异。 当如今的我们再来看待这段历史时,很多网友都会说如果当时我们有能力继续作战,或者李奇微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使其不能在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期间反手一击的话,也许联合国军就真的会被赶进大海了。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谁也无法预料,如果他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又是否会被别人发现呢。总之战争已经远去,硝烟已经平息,但那些歌声嘹亮的岁月却依然在每个热血男儿的心中回荡,希望战争永远远离,和平永驻。 志愿军入朝时到底有多少美军在半岛?一原因使其人再多也会败退! 此人说中国只有30万部队,且只有5到6万人能作战,必定伤亡惨重! 麦克阿瑟在朝鲜大败是因美国媒体的一纸报道?但志愿军却捡了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