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李三万 摘要: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美国第一时间就表示将向苏联提供援助。无可否认,美国的援助对于苏联的帮助极大,尤其是在战争初期苏军一路溃败,损失大量装备的情况下。为什么到了战争后期,德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美国还要援助苏联?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阶段性,真正学习历史的人,最需要了解的并不是在纸面上,那些有心人都可以看到的记录和数据,而是会抓住这些记录中不经意流露出的蛛丝马迹,来感知当时无形的社会氛围,然后让自己沉浸在这种氛围中,才可以略微把握当时的历史人物、事件的形成、发生、和走向脉络。古代史因为社会发展程度,文化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当代差距太大,这些事只能由专业的人去做,我们是很难作到构建和体会过去的社会氛围的。不过好在近代史和现代史离我们很近,我们自己就有一些体会,所以可以自己尝试构建当时的氛围。 这就是典型的用当代眼光,用当代的头脑审视不同历史氛围下,产生的问题。二战后期,参战各主要国家,都已经打得发了性!“一切为了胜利!”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当时人们最直白的思想,为了胜利、为了打倒法西斯,即使与欧亚两个战场都远隔重洋,都已经派出自己的大好青年远赴战场去牺牲。易北河美苏军队胜利会师,士兵们及被新闻感染的所有人们的狂喜并不是政治作秀,而是真挚的情感反应,二战盟军不是没有勾心斗角,从最初的英法试图祸水东引,苏联与德国瓜分波兰,签订注定要撕毁的互不侵犯条约。到最后捏着鼻子和苏联结盟,争夺援助分配额…… 但是,到了胜利已经现出曙光,同盟国通过几次首脑会议后,同盟国阵营各国已经形成真正的同盟,起码暂时在彻底赢得胜利之前是这样的,勾心斗角当然还有,但在暂时已经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这时大家已经开始相互展示自己的高姿态的风度了! 而真实的历史,当时的氛围不是这样的,在德国已经腐败,日本铁定会死的很难看,而铁幕还没有形成的那个短暂的时间段,盟国在胜利已定的情况下,勾心斗角的的方向转向自己别在胜利前夜再有无谓的牺牲了!多少都有点推卸责任,后世我们看到的占便宜的事,这个时间段里是大家认为的额外负担,苏军出兵东北,是同盟国首脑会议确定的,当时是请求苏军出兵,斯大林是在享受了恭维后,算高姿态的半推半就接下这个任务,当然还忘不了要了一大堆好处。三八线是谁也不想再多事,都不想管,具体落到一个小小的上校身上,于是大致按朝鲜对半分的原则,确定三八线为界,美苏各负责一边受降。日本也是没人耐烦去接管一块,多负责一个烂摊子,富裕很多能量的美国,才捏着鼻子全部接管,要按原本已经划分好的接收图,可是今天的五常都有地盘的,谁都不肯去,我们国府方面,是美军提出愿意出船帮着拉人过去都死赖着不去!直到丘吉尔铁幕降临的演说出来,世界被猝不及防的划分为两个阵营,这种占地盘是负担的心态才反了过来。 同理,眼看着胜利了,美国还在大量援助苏联物资,就是首脑会议后,铁幕降临前的这个美苏蜜月阶段,这时候的苏联,是盟军打击法西斯最有力的拳头,也已经赢得足够的尊敬,让人愿意去了解他,和我们不一样,苏联的巨大牺牲和同样巨大的贡献,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这时候美国继续援助苏联,是盟军出人出力对付共同敌人的不同分工,而非是单独对苏联的扶持,而且这是在首脑会议上已经确定的项目,正常到期交付而已。道义上,这时候掏口袋的美国人和眼红的英国人,实际也是情愿的,这些物资到手后,同样还意味着使用物资需要付出牺牲。 二战之前,美国人对欧洲根本没兴趣。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英国、德国、苏联在美国人眼里没什么区别,都是外国人,跟美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到了1940年,法国投降,德军开始准备登陆英国,这个时候,美国人才开始关心起欧洲。 为啥呢?因为不关心不行了,伦敦是金融中心,美国在英国有海量投资,不救英国,这些投资最终都会打了水漂。所以美国一定要救英国。 可是救英国,到底应该怎么救呢?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派兵去救场,然后被欧洲人无情的轰走,再当一次冤大头?还是趁着横扫欧洲的同时,把英国也扫了,把它的殖民体系瓦解,把它的小弟都抢过来,把它整得半死不活的,让它给自己当小弟呢? 很显然,后者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已经当过一次冤大头了,这种蠢事不能再干了。基于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整个1942年,美国对英国投入了大量物资扶持的同时,美军也在各个战场都很配合英军的行动。 丘吉尔先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为应该把反攻重点放在北非,以缓解德军对英国在北非殖民地的压力。罗斯福表示同意。 等到德军被逐出北非后,丘吉尔再次从英国自身利益出发,认为应该发动西西里登陆战役,打败意大利,以巩固英国的地中海航线,罗斯福又同意了。 但到了1943年1月,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建议把西欧大陆登陆计划推迟到8月,罗斯福突然就不干了。 为啥不干了呢?原因就如同前面所说,美国参战的核心目标是把西欧一锅端,此前配合英军只是为了维护美国在英国的投资。现在英国本土已无危险,那么美国就没必要再保英国了。美军下一步要做的是控制西欧,把资本输入到西欧,继而控制整个欧洲。如若不然,等到战争结束,英国卷土重来,美国岂不是又当了一回冤大头? 所以站在当时罗斯福的角度来看:苏联的野心不重要,苏军的钢铁洪流也不重要。这个时候对美国来说,借着弄死德国之机,把英国也弄残废,重塑欧洲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英国在全方位与美国都有竞争,英国才是美国的绊脚石。苏联并不是。 纵然说,现在不打苏联,必然后患无穷,但对美国而言,自己也被欧洲排斥,被欧洲人笑称是美洲土老帽。苏联是不是后患,跟它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当欧洲臣服了,自己做了欧洲国家的老大,抵御苏联才能算作是美国的义务和责任。 否则,欧洲的那摊子破事,美国才不稀罕掺和呢。真当美国人是无私的国际主义者了? 而且留着苏联,对美国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就看现在,没有了苏联,法国和德国动辄就要组织欧洲军,要轰美军走。想当年有苏军钢铁洪流虎视眈眈顶在家门口时,德国和法国哪敢这么跟美国叫板? 第二,在德国自己宣布投降之前,任何关于德国败局已定的说法,都属于是不靠谱的。当时的人并不敢这么想。比如1944年秋,当苏联收复白俄罗斯,推进到波兰,英美也在诺曼底登陆,逐步扩大自己的战线。所有英美军都以为德国大势已去,同盟国军队能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回家过圣诞。 可结果呢?西线盟军被结结实实地挡在了齐格菲防线和莱茵防线。到了冬天,德军还闹出阿登反击战这么一出大剧,将英美盟军打了个手忙脚乱。整个英美军高层直接被打懵了。按照他们对战争的理解,挨了一年战略轰炸,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了百分之七十的德国,应该早就崩溃了才对。现在居然还有这么强的抵抗意志力,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怪物国家啊? 对于这种国家,不能用常规眼光去看。不把它彻底打死,就不能说它是败局已定。 1944年,都认为日本败局已定。可结果呢?日军垂死一击,豫湘桂会战中国军队一败涂地。哎,不说了,说多了都是血泪。 第三,在当时美国人看来,援助物资也是减小经济危机风险的一种手段。 早在1943年,美国的军工业已经生产出足够世界大战打十年的军用物资,美军的物资多到了可以任意挥霍的地步。比如美国海军为了能让前线官兵随时吃上冰淇淋,专门改装舰船,就是只负责用来生产冰激凌。陆军没这个条件,就专门派陆航战斗机急速爬升到万米高空,利用高空低温环境制造冰淇淋,当然这样不可能大规模生产,也就满足个别部队的需要。就算如此,以德国、日本连飞行训练的燃料都没有,怎么可能让你挥霍宝贵的航空燃料来造冰淇淋? 有这种蛮横的物资生产能力,你说美国为啥不给苏联援助? 美军自己就天天在浪费,可依然用不完。如果此时美国突然停止援助苏联,失去了军队这个消耗物资的黑洞。等这些已经生产的、即将要生产的、计划将要生产的物资都进入了民用市场,可能美国国内就要直接经济危机了。那还不如给苏联,权当废物利用也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一篇:苏德战争最激烈的1942年,美国为何中断了对苏联的援助?
下一篇:袁世凯临死前给儿子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