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知识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门知识 > 文章

珍宝岛保卫战:美国悄悄帮助中国的前因后果

时间:2021-06-1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上世纪的世界并不和平,战争四处爆发,人民颠沛流离,惨无人道之事频发,时代的一粒尘,落到个人身上便是一座山。为了和平,也许是为了储存力量,各国主张休战,休养生息。

世人皆知,西方资本主义亡社会主义之心不死,美国更甚。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对当时弱小的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对当时被美国实施经济封锁技术封锁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但蜜月期并不如想象中的持久,短短数十年中苏关系发生恶化,珍宝岛保卫战让中苏关系走向冰点,而在珍宝岛保卫战背后,美国却悄悄帮助了中国。这其中的前因后果,又是如何呢?


珍宝岛保卫战

美报社传出惊天秘密

1969年8月28日,美国一家普通报社《华盛顿明星报》,它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美方做派,向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勃列日涅夫气到发狂,气愤美军将自己的机密泄露给中国,还是通过别人的口,自己也不能对其做什么。苏联原本板上钉钉地打算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就因此发生转机,但美军又是如何得知该消息?

这要回到1969年8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从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口中得知,苏联有着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向美方征求意见。


基辛格

次日,收到有关消息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在办公室焦急地等待着好伙伴的到来。终于白宫出现了基辛格姗姗来迟的身影。尼克松对走来的基辛格说:"嘿!伙计,你可终于来啦!说吧,你要告诉我什么惊天消息?"

只见基辛格拿出数十张写满字的纸张并摊开,面色沉重地对尼克松说:"苏联打算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并向我们征求意见。"听见这话的尼克松,瞬间沉默,沉思再三后说:"也许我们应该召集高层开一个会。"

该会议的内容已不可考,但会议的最终结果则是选择帮助中国。可当时的中美关系并不友好,如何让中国相信美方情报真实可靠是首先摆在美国高层面前的问题。


尼克松

这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美国一家并不出名的报社竟刊登世界级的机密。美国政府可不是慈善机构,自然不会白白帮助中国,这背后他们定有所图。

冰火永远不会和平共处,强行相融,只会两败俱伤。苏联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而美国则是资本主义性质,一种维护大家的利益,反剥削;另一种则是维护个人的利益,牺牲大家。天生不对盘,双方非要争个高下,可次次都难分伯仲。

由此,美苏之间开始军备竞争,明面上看着"一团和气"其实双方在暗地里都在较劲。苏联怎么可能会真心向美国寻求意见?最大的可能只是在警告或是暗示美方不要多管闲事。


美苏军备竞争

美苏就像是一块夹心饼干,而中国就是里面的夹心,如果少了中国,美苏这块夹心饼干就"不好吃"了。一旦苏联开了核打击的头,那么尾就收不住,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

其次,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那么核污染就一定会影响到驻守在亚洲地区的25万美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最后一定是苏联一家独大。且有中国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制衡苏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与此同时,中方领导人对此消息高度重视,毛主席听取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随后中国开始了紧张的备战状态,这并不是中国首次开对苏联进行战备状态。


美苏军备竞争

从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联边防部队非法武装入侵珍宝岛就达16次之多,出动装甲车、卡车、吉普车,携带军犬,在直升机的掩护下,利用江面结冰的条件,上岛拦截和殴打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干部战士,并打伤我军数十人次。

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保卫战,则是在该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我方军队遵照中央军委严格遵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等指示。

陈锡联等沈阳军区领导把毛主席制定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先礼后兵,后发制人""有理、有利、有节""不斗则已,斗则必胜"等46字方针作为边防斗争总的指导思想和反侵略斗争的行动准则。


陈锡联

结合当时敌情,对边防部队进行传达教育,要求部队把上述方针原则作为统一的整体,在执行中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灵活运用。并要求边防分队坚持上岛正常巡逻,敌不上岛,我上岛,敌上岛,我更上岛,不吃亏,不示弱。

中国和美国这个时候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苏联。苏联和美国在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同时,苏联也在侵犯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挑起珍宝岛战役,并宣称珍宝岛为苏联固有领土,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苏联

美国除了中国,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不从中介入,世界霸主地位将会倾向于苏联。且美国当时最大的对手和威胁是苏联,而不是中国,倘若有中国存在,对美国只会是好事,弱国制衡强国,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世间万物皆可由利字概括,美国人的小算盘可是比谁都打得精,损人利己的事情,美国人最喜欢干。苏联高层则在大发脾气,怒斥着美方的"背叛",和对下一步的考虑,是否要根据计划实施,还是密切关注美国的表态?


苏联

美方正式表态,苏联无奈作罢

1969年10月15日,美方正式向苏联表态,中国的利益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美方已制定出针对苏联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相关作战计划。

在同一日苏联方面得知中国的核导弹基地都已经进入到了临战状态,也就说明了,中国人已经做好战争准备,苏联的强劲对手美国也打算加入。

勃列日涅夫怒火攻心,心里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中国和美国几年前就打了一场朝鲜战争,怎么可能会这么快就重修于好?况且美国向来喜欢作壁上观,除非真正触及到它的七寸,定然不会和自己唱反调。


朝鲜战争

面对中国问题,美国一反常态,只因在美国的战略目标中,并没有中国。美国的战略对手是苏联,最大的敌人和威胁也是苏联,那时的中国对美国而言,只是一个弱小的存在,是跟在苏联之后的一个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国而言构不成威胁。

尽管中美双方曾在朝鲜战争上有过交锋,但战争结果让美方大失颜面。可在国家利益面前这些显得微不足道。

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也是让美国表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自从上世纪60年代后,中苏之间产生诸多摩擦。


中苏关系

1960年4月,中共借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发表系列文章和讲话,名义上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实际上是批判赫鲁晓夫。苏方反应强烈,并认为中方有在挑战苏联的领导权,中苏之间开始出现隔阂;

1961年10月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苏联共产党纲领》,中方认为二十二大是苏共领导"修正主义形成完整体系的里程碑",中苏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分歧并且分歧越来越大。

在之后的日子里中方在报纸上多次发布关于苏共中央文章,对其进行批判,持续了近一年时间。

在1966年2月24日,苏共中央邀请中共派代表团参加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拒绝邀请,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中苏两党关系就此中断。


赫鲁晓夫

这些事情美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美方认为,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到不往来境界想要重修于好,恐怕是难上加难,这时的中国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合格的"盟友"。

在苏联得到中国在核导弹基地都已经进入到了临战状态消息后不久,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带来了一个令勃列日涅夫更加气愤的消息,苏联的130多个重要战略基地的信息,美国全部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这意味着,只要苏联对中国释放一颗核弹,美方将会对苏联展开报复。勃列日涅夫咬牙切齿地接受了这个消息,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准备了这么久的计划,居然就这样放弃。


勃列日涅夫

不管怎么样,苏联也只能面对现实,不能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珍宝岛事件也只能通过谈判解决。毕竟苏联的战略中心和对手并不是中国,不可能会为了中国而损耗自己的大部分力量,这样只会给欧洲和美国可趁之机,趁火打劫。

就这样,珍宝岛保卫战在美苏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和中国的积极应战中就此结束,世间琐事终究还是离不开一个利字。

分享按钮

上一篇:国民政府在日本投降仪式上居然弯腰致答礼

下一篇:巴西的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多

豫ICP备19032584号-1  |   QQ:80571569  |  地址:河南濮阳市  |  电话:13030322310  |  
Copyright © 2025 FE内容付费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xingwp.cn使用 Powered by 66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