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添加者:佚名 - 小 + 大
6月24日傍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女士在北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9岁。邵华将军1938年10月出生在陕西延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资料图为1999年10月1日,晋升为解放军少将的毛泽东儿媳邵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拍摄国庆阅兵盛况。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女士于6月24日傍晚因病去世,终年69岁。邵华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媳,毛岸青的妻子,毛新宇的母亲,中共党员,少将军衔。 一个玩笑结良缘 邵华出生在延安,母亲张文秋是老革命。邵华从小经历坎坷,历经磨难。 1942年,小邵华随父母和150多个共产党员、八路军官兵到新疆帮助建设,被新疆军阀盛世才一同投进了黑牢。此后,邵华在那里度过了4个年头,冬夜的严寒和夏日的酷暑,难耐的饥渴和残忍的毒打,给小邵华的童年增加了苦难的色彩。 毛岸青和邵华结良缘有一段传奇故事:1927年4月,中共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休息时,大家向初婚的张文秋和刘谦初道喜,希望他们早生贵子,毛泽东却说:别人祝你们早生贵子,我希望你生一对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岸英,一个叫岸青。张文秋说:“好啊。”这本来是个玩笑,没想到后来张文秋真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思齐,二女儿邵华。思齐和邵华长大后,经常与毛岸英、毛岸青在一起玩。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经常骑车到邵华家玩,岸青心粗,鞋子坏了,袜子掉到鞋里也不在意,张文秋经常帮他整理,还经常帮他兄弟俩洗脏衣服,做好吃的给兄弟俩吃。就在这种充满亲情的交往中,两家的孩子逐渐长大了。 1957年10月,毛岸青在苏联修完学业后,从北京到大连休养。从那时起,邵华开始与毛岸青通信,并在闲暇时同姐姐一道到大连去看望他。毛泽东知道他们交往的消息后,便写信给毛岸青问他的想法,并在信中对邵华进行了一番评价,说邵华是个好孩子。很快,邵华与毛岸青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1960年,由大连市委、市政府主持,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举行。毛泽东非常满意这桩婚事,虽然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但给邵华送了一块手表、一台熊猫牌收音机,作为他们的新婚礼物。这两件物品,邵华夫妇一直保存。 邵华和岸青在大连度过了一段新婚岁月之后,于1962年回到北京看望父亲毛泽东。一次在中南海,邵华向毛泽东提出想读书的要求,毛泽东认真地说:“孩子,你愿意学习,这很好嘛,这件事我让秘书同志来帮你办。”不久,邵华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继续求学。考虑到邵华是毛家的新媳妇,毛泽东建议毛岸青带着她回韶山去见见父老乡亲,看望外婆,给妈妈杨开慧扫墓。那是邵华第一次湖南之行,韶山父老乡亲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岸青与邵华结婚后,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两人始终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互帮助,可谓一对知心爱人。 事业女性的慈母情怀 邵华从小酷爱文学,1954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散文《节日的夜晚》等作品均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参加工作后相继发表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等传记作品。邵华单独创作和与人合作编纂、出版采拍了画册、文学作品及各类丛书、电影、电视剧共数十部(套、集)。 后来,邵华和毛岸青又主编了《毛泽东手书诗词真迹典藏》上下两卷。上卷收录了毛泽东诗词61首,同时附录了若干与诗词创作相关的书信真迹和不同时期的题词、题字、签名手迹;下卷收录了毛泽东喜爱的历代诗词224首,以及毛泽东手书156首古词的真迹。 邵华为培养毛新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到社会公德的灌输,到各种知识的积累,长年累月,殚精竭虑。是慈母,又是严师。为了培养毛新宇的生活自理能力,邵华将毛新宇送到香格里拉饭店学习铺床叠被、端菜送饭;为了培养毛新宇的公德意识,邵华从要求毛新宇爱护公物、不要在所借馆藏图书上画记号等小事上入手,循循善诱……直到毛新宇结婚。看着儿子从博士、博士后一步步走来,邵华感到很欣慰。 2003年12月26日9时58分,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毛新宇的妻子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产下七斤三两的胖小子——毛东东。这天晚上,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江泽民见到毛新宇后高兴地对他说:祝贺你当爸爸。 东东的诞生,给邵华一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邵华十分喜爱小东东。2005年1月2日小东东刚满一岁,邵华就与儿子毛新宇一家抱着小东东来到韶山。他们首先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小东东还挺懂事地整理花篮的飘带;随后他们来到纪念馆、故居。在滴水洞,一进毛泽东曾经住过的卧室,小东东就“爷爷,爷爷”地叫起来,他还趴在毛泽东曾经用过的书桌上,用毛笔在签名本上画起来。小东东遗传了曾祖父的智慧和气度,在许多闪光灯下依然自如发挥。初做奶奶的邵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为小孙子抓拍了许多照片。(摘自《湘潮》) 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故乡山村最早的夜校灯光,到秋收起义的烈火,都是父亲和革命先辈们亲手点燃。革命斗争的烈火映红了长江,映红了安源,映红了井冈,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烈火整整燃烧了半个世纪,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火焰。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朝霞,故乡人民至今都把我们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叫做“霞姑”。妈妈的一生正像霞光一样绚丽灿烂,乡亲们亲切地接待我们,向我们描述着妈妈的生前。都记得她有一双热情的手,阶级兄弟都忘不了她的温暖,她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最后的几升米匀给贫苦的农友。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鲜血,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洒满祖国的河山。我们这一家,也有六位亲人为革命壮烈牺牲,面对阶级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我们的泽民叔叔,红军最困难时期的后勤部长,为人民的健康积劳成疾,为红军的渴饱受尽饥寒。他在国民党的恫吓利诱、严刑拷打之下,像钢铁般坚强,雷电般威严,宁死不屈,血洒天山。我们的泽覃叔叔,谁说他青春短暂?29个春秋的确不算长,但是他的名字将永远传诵在人民中间!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遍地开放,缅怀光荣的往昔,展望前程,一片辉煌灿烂。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为我党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恢复,在发扬。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儿子新宇懂得:杜鹃花为什么像烈火、像朝霞、像鲜血?为什么这样红,这样鲜艳?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才换来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
下一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