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气田方案优化及井位设计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二零零九年二月 摘 要 普光气田具有埋藏深、含气井段长、气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2006年在完钻10口评价井的基础上编制了“普光气田120亿/年产能开发方案”。为确保气田安全、高效开发,以“多打优质井,培育高产井”为目标,充分应用新完钻井资料及时跟踪分析,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深化气藏沉积微相、储层展布和气水关系等地质认识,并强化了技术经济政策、井型优选及长井段产能预测等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时调整优化开发方案和井位设计,使普光气田主体开发井数减少12口,单井产量平均提高10万方/天。目前已完钻开发井33口,单井平均钻遇气层251.6m(垂厚),预测符合率达83.5%;先期试气投产的9口开发井均获得高产气流,测试无阻流量348~705万方/天,超过了方案设计指标。 一、及时应用取芯、测井等新资料,加强气田地质跟踪研究 普光气田为超深层、带边底水的构造-岩性高含硫气藏,具有埋藏深,含气井段长,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地层压力高等特点。按照“少井、高产、降低投资”的原则,在“普光气田120亿/年产能开发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新完钻井资料,新方法,及时跟踪研究气田构造、沉积微相、储层展布和气水关系,不断深化地质特征,为开发方案和井位设计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1、采用模式聚类法建立测井相—岩相对应关系,细化沉积微相研究 普光气田沉积环境变化大,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前期对沉积相的认识仅局限在大相带的划分上,不能满足井位设计的需要。为此,研究了模式聚类数学方法进行岩相识别,进一步细化了沉积微相,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是:首先通过取心观察、薄片鉴定,根据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不同岩相在各种测井上出现的响应差别,优选具有代表性的岩相测井曲线特征值,建立16种岩相的电性特征值图版(图1),形成测井相—岩相聚类中心模式(图2);再通过数理统计聚类分析建立起测井岩相的数学模型,根据误差判断将电相剖面转化为测井岩相剖面;然后建立沉积岩相纵横相骨干剖面(图3),结合地震相横向展布结果,研究沉积微相展布。 该方法建立的测井相和岩相关系模型,具有应用参数多、岩相细分、定量化程度高等特点,识别结果与取芯剖面对比精度达到87%。沉积微相研究结果,长兴组礁体主要发育在普光6-普光5—普光8井一带,呈点状分布,改变了原来对生物礁整体连片的认识;飞仙关组自下而上滩体范围逐渐向东、向北扩大,各种微相交错发育,但整体范围比原认识减小。 。。。。。。。。。。。。。。。。。。。。。。
三、根据研究新成果,不断优化气田开发方案部署和井位设计 1、普光气田主体开发井数减少12口,单井产量平均提高10万方/天 在“普光气田120亿方/年产能开发方案”基础上,依据新井实施取得地质新认识,按照“少井、高产、降低投资”的原则,对普光气田主体开发井位部署和井型进行优化。其思路是:一是考虑气田开发经济效益,单井钻遇气层厚度或控制地质储量达不到技术经济界限的井不实施;二是考虑边底水对气田开发影响,构造低部位气水边界附近开发井位应适当减少,或改为水平井;三是考虑气田整体开发规模,在气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的区块可适当加密井位。 针对普光气田主体目前构造特征、储层展布、气水关系、储量落实情况等,分普光3块、普光2块构造低部位、普光2块西南相变带、普光2块储量富集区等4个井区对井位进行优化调整。 优化结果,普光3块由于气水界面比原认识提高100m,天然气地质储量减少,已实施的2口开发井完全能控制该块储量,提出3口井不实施;普光2块西南相变带,储层预测厚度薄,达不到厚度、井控储量经济界限,提出2口井不实施;普光2块构造低部位气水边界附近气层厚度薄,测算井控储量在5.5-25.8亿方,达不到井控储量界限。同时,考虑到气田储层连通性较好,这部分储量可以通过高部位生产井逐步动用,因此提出8口井不实施,探井普光101井不利用;考虑气田整体开发规模,在气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的区块适当加密井位。优选在普光2、6井区各加密1口井,井距仍保持在800m左右,预计单井钻遇气层厚度可达300-480m。 整体上,经过对气田主体井位部署、井型的优化,使开发指标进一步优化,开发效益大幅度提高。开发井数由52口优化为40口,减少12口,平均单井产能由70万方/天提高到80万方/天,预测期末采出程度由65.5%提高到70%。 2、围绕“钻遇优质储层、培育高产气井”,优化井位设计 在整体方案部署指导下,根据储层展布预测结果,分批开展气井优化设计。优化设计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优先设计构造高部位气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的井;二是井位设计目的层以飞仙关组为主,兼顾长兴组;三是综合构造、储层展布、井控储量等研究结果,优化井型和井轨迹,特别是靶点位置、井斜角、水平段长度等,尽可能多地钻遇厚储层,尤其是多钻遇Ⅰ、Ⅱ类优质储层。 如原方案部署的普光304-1井为一口直井,结合跟踪储层预测及气水关系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气田西南相变带附近气层厚度较薄且主要以Ⅲ类储层为主,原设计直井达不到开发技术经济界限,优化设计为一口大斜度井,2008年2月完钻,钻遇气层厚度166.3m,比原设计多钻近80m气层;普光202-2井原是方案部署的一口斜井,根据跟踪储层预测结果,从普光2井向普光202-2井储层厚度减薄,厚度处于经济界限附近,将该井优化设计为水平井,设计最大位移950m,水平段470m,2008年1月完钻,钻遇气层厚度602.2m,比大斜度井多钻遇气层厚度近400m,为提高单井产能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