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    言 一、油田概况 (一)地质特征 (二)开发历程 二、桥口油田持续稳产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基础研究,夯实油藏开发基础 (二)应用水驱油室内试验成果指导层间转移和两个剖面调整 (三)坚持滚动扩边,不断增加新的储量接替 (四)逐步完善复杂断块油藏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五)坚持两个剖面调整,提高Ⅱ、Ⅲ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 三、油田开发效果评价 四、认识及下步努力方向   前   言     桥口油田是一个多油层非均质低渗复杂断块油藏,1987年投入开发,1989年开始注水,到1991年主力区块注采系统基本形成,部分油井主力油层见效,油田年产油量达到历年最高13.5×104t。由于早期的笼统注水和强注强采,使得连通性好的高渗透厚油层含水大幅度上升,导致油井水淹,而构造复杂井区的油井通过多年的小泵深抽,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油田产量以每年20%的速度大幅度下滑,自然递减高达34%,油田开发形势急剧恶化。从1997年开始,针对油田的开发状况和油藏的地质特点,开展了“以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在原井网的基础上,以平面上局部调整(恢复)完善注采井网、纵向上层间转移调整两个剖面为手段,以控水稳油为目的”的油藏综合调整治理。在工艺上采用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同时加强低渗油藏开发管理制度和技术政策的制订与落实,强化油藏开发经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使桥口油田的开发效果逐步得到改善,两个递减、综合含水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了连续12年的稳产,油田各项开发指标达到了复杂断块油藏一类开发水平。近年来,按照“井组精细注采调整”的思路,继续加强油藏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恢复)局部井区的注采井网,在注采井网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强化有效注水,不断提高Ⅱ、Ⅲ类层的动用程度,夯实了稳产的基础,保持了油田的持续稳产,油田开发水平继续保持一类油藏开发水平。  一、油田概况 (一)地质特征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南部桥口—徐集亚二级构造带的北端。1987年投入开发,目前已投入正式开发的区块7个,动用含油面积26.4Km2,石油地质储量1308×104t。桥口油田是一个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其油藏地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构造复杂:投入正式开发的7个区块,由60个小断块组成,最大的块面积0.5 Km2,最小的块面积仅0.02Km2,平均小断块面积仅0.23Km2,储量14.8×104t。 2、含油层系单一:除桥18-18小块为沙二下、沙三上两套油层外,其余小块均为一套油层;主力油层分布桥29块ES2下1-4砂组,埋深2500-2650m。 3、砂体发育差,油层厚度小:以薄砂层为主,厚度小于1.0米的层占53%,1.0-2.0米的层占33%,主力块桥29块共分为21个小层,单井平均油层厚度仅11.17m。 4、储层物性差,非均质强:据95口统计资料,平均孔隙度17.97%,平均渗透率15.7×10-3um2;渗透率级差在8.7-580,变异系数平均为0.67。 5、原油性质好:原油密度0.8217-0.8325g/cm3,地面原油粘度2.92-9.65MPas,平均5.78 MPas。原始地层压力26.65MPa,饱和压力16.7MPa,压力系数1.0-1.1。 (二)开发历程 桥口油田从1987年10月投入开发至今,经历了以下五个开发阶段: 高速建产阶段(1987.10-1989.12):该阶段主要是实施滚动开发方案,以新井投产建产能为主,年产油达到10.35×104t,采油速度达到2.17%。 高速稳产阶段(1990-1994):该阶段主要是全面实施注采方案(合注合采),以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为主,并实施油井提液和深抽,年产油在10.35—13.50×104t,以平均2.5%的采油速度高速开发连续稳产了5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含水上升产量递减阶段(1995-1996):由于长期合注合采、高速开采,导致高渗层水淹,低渗层难以动用,含水迅速上升,产量大幅度递减。 .....................
|